我是“百千万”分之一①|青年“慢改”古村 返乡“快意”织梦

开栏语

有人用咖啡茶香唤醒老宅,有人以刻刀雕琢乡村新生,有人让金融暖流涌进受灾厂房,有人跨越海峡两岸筑起新农人的中国梦……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点点星火,正共同点亮“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新画卷。

每个人都是“百千万工程”的参与者、奉献者,也是“百千万工程”的获益者、见证者。今起,广州日报推出《我是“百千万”分之一》全媒体系列报道,聚焦广州城乡各领域各行业中的“百千万”新生代、新职业,从新的视角发现“百千万”、体验“百千万”、解读“百千万”、献计“百千万”。(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

听泥土说话,让时光发芽。

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春风里,广袤的岭南大地上正催生着一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流溪河是广州的母亲河,在流溪河源头有一个静谧的古村——溪头村,在溪头村有一位年轻的“织梦人”——满院茶咖主理人蔡驰。作为溪头村土生土长的90后青年,蔡驰从繁华都市回到家乡,并与“粤美乡村”风貌设计作品征集活动(广州)的年轻设计师们相遇,这些“田埂上的设计师”们将乡村老屋细细改造,让古村重焕生机,让乡愁有处可栖。

因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的溪头村是一个颇为热门的旅游地,虽然只是夏日里的一个普通工作日,村里的游客也是三五成群。在溪头村一条古老街巷——谷田围里,年轻的蔡驰身穿深色T恤和围裙,在面包窑炉前忙碌着,一托盘面包在炉火的烘烤下慢慢膨胀、上色、飘香……榴莲芝士味的面包一出炉,立马受到游客欢迎,28元一个的面包很快卖完。

“满院茶咖开业有一年多了,开始只有咖啡和茶售卖。”蔡驰说,“今年‘五一’假期,柴窑面包正式开张,我们用柴火来现烤面包,很受游客欢迎。我们的小店从早忙到晚,还得找亲戚朋友来帮忙才能应付。”

返乡亲手打造“桃花源”

蔡驰是一个充满梦想的人。

“从乡村出发,从世界归来”是他挂在嘴边的话。看过大千世界的繁华与喧嚣,他忘不了的还是家乡的山水和味道。“城市再好,总觉得像住在别人的家里。”他带着几分回忆地感慨,“每次闻到稻田里的青草味,就想回来,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来到溪头村,认识和发现这里的美。”

说起溪头村的故事,蔡驰总能娓娓道来。“这条街巷叫谷田围,是我们蔡氏祖先在明朝嘉靖年间迁移到这里时最早扎根的地方,也是溪头村的源起之地。”蔡驰说,“之所以叫谷田围,是因为旧时这里有一大片稻田,也有五谷丰登的寓意。”

如今,蔡驰租下了谷田围整条街巷,有十余间瓦房。在他的“商业版图”里,除了咖啡屋、茶室、面包房、酿酒坊,未来还要开设流溪纸体验工坊、品质民宿等。

蔡驰一家三口在自家的“满院茶咖”喝茶。

蔡驰是一个亲力亲为的人。

刚租下谷田围时,满眼都是破败、坍塌的老屋。蔡驰自己动手,一点点进行修缮和改造,他自嘲是“野生设计师”。他会翻看大量书籍和视频来学习,会蹲在积灰的天井里用粉笔在地上画下第一个改造草图,会坚持用传统夯土墙替代现代砖墙,会将从村里各处收集来的碎石与老石板铺进巷子里,会用麻绳在屋檐下挂起几盏手工灯笼,会用周边村民废弃的旧门板做成吧台和书架,会用村口竹林的竹子编成庭院的格栅。他还在庭院中央挖了个小水池,把村口溪流里的鹅卵石在池边铺成浅滩,养了几尾俏皮的锦鲤。

可以说,谷田围里的这个小庭院是蔡驰亲手搭建的“桃花源”,也是最受游客欢迎的地方。闲暇时,蔡驰和妻子,以及两岁多的儿子也会在庭院里喝茶、小憩。说起庭院的设计,蔡驰说:“庄子有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个庭院由我和妻子两人一点一滴打造,就地取材,很多树木花草都是从山上直接移栽下来,尽量弱化建筑,我认为最好的建筑就是融入自然。”

蔡驰夫妇一手一脚改造的“满院茶咖”颇有艺术气息。

“慢”下来守护古村风韵

蔡驰是一个不紧不慢的人。

虽然名字里有个“驰”字,但蔡驰并不着急。在满院茶咖运营期间,曾有资本想介入,但蔡驰拒绝了。他说:“资本一旦介入,你就需要设定每个季度的营业额目标,一旦有这种压力,很多东西就会变形。创业要有定力,我做的是小事业,要逐步打磨,用心做好产品和服务。”蔡驰告诉记者,几年来他整体投入大约有七八十万元,一边运营一边逐步投入,现在茶咖的经营逐步走上正轨,身边有妻儿、朋友和仨猫一狗的陪伴,乡间的小日子过得颇为惬意。

去年12月,“粤美乡村”风貌设计作品征集活动(广州)启动,该活动作为广东省第二届“粤美乡村”风貌设计大赛“重点区域赛”之一,让广袤乡村成为设计师、建造师的创新实践沃土。就这样,“粤美乡村”的一群年轻设计师走进溪头村,与蔡驰一拍即合。在柴窑面包工坊的设计中,蔡驰淳朴的道法自然理念与青年设计师们的艺术设计思想充分交流、碰撞与磨合。最终决定采用本地石材砌筑柴窑,竹编格栅分隔制作区与体验区,将柴窑面包制作区、烘焙教室与体验区巧妙融合。这样的设计,既保留了乡村的质朴与自然,又为老屋注入了新的功能与活力。如今,这里不仅会弥漫着柴窑面包的香气,更通过“面包+”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揉面、烘烤、品尝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古村的独特的风情和温度。

“粤美乡村”活动设计师说:“我们现在正在与蔡驰沟通,希望以谷田围为背景,融合溪头村的山水元素,为他设计一套LOGO。”在设计师的理解里,规划师和设计师在乡村振兴中,不再是单纯地画出一套图纸,而是需要从专业手法上解决如何留住乡愁、如何将产业发展壮大等更广阔的问题。

蔡驰把溪头村本来破旧的谷田围租下来,打造成一个艺术村落。

人物名片:

从化区溪头村返乡创业青年蔡驰

蔡驰是广州市从化区溪头村土生土长的90后青年,也是“满院茶咖”主理人。溪水、瓦房、炊烟、小狗,是蔡驰儿时的记忆;作为山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蔡驰在茂名完成了大学教育,并在广州工作了几年。2018年,怀着对家乡的满腔热爱,蔡驰毅然放弃了城市里的工作和生活,带着妻子一起回到故乡——从化溪头村,成为一名返乡创业青年。蔡驰从最初的休闲农场做起,慢慢摸索经营之道,逐渐积累运营资本,把闲置老屋改造成“满院茶咖”,成为心中那承载美好回忆和充满人情味的栖息空间。

蔡驰在做面包。

“心声说给‘百千万’”:

传播文化传递美好

回村伊始,很多人不理解,连我的父母也疑惑,为什么考上了大学还要回到农村来?

我感受最深的是,随着“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乡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如今在返乡创业的道路上能得到的助力越来越多。“粤美乡村”活动的设计师们经常上门和我探讨房屋改造、标识设计,帮助我解决疑难问题。政府部门在老屋租赁、茶咖经营办证等方面也给予我很多帮助。

我希望做的不仅是卖咖啡、卖面包,我还想将溪头村的文化传播出去。溪头村自古有造纸的传统,流溪纸也远近闻名。我梦想在村口金紫里祠堂里开设非遗流溪纸研学工坊,让老匠人现场演示古法造纸,为孩子们建造一个“纸寿千年”流溪纸的非遗传统文化体验课堂。与此同时,村里后山上有个叫黄茶源的地方,山上有茶树,我还想建设一个可供游客采摘的茶园,进一步延伸乡村旅游的产业链。游客到我们这不仅能停留半天,还能住民宿过夜,有更多的体验项目。

通过自己的案例和一点成绩,我很想证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完全可以通过设计的理念、不懈的努力、执着的坚持,在土生土长的乡村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从而影响、带动更多的青年回到乡村、改造乡村,将乡村的美好带给更多的人。

广州从化溪头村返乡创业青年蔡驰手捧新鲜出炉的柴窑面包。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杜娟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海报设计/谭惠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

相关文章

  • 美国务院称将迅速实施裁员及重组计划

    当地时间7月10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表示,在最高法院发布裁决之后,一项旨在改革美国国务院并裁员的计划正在进入实施阶段。布鲁斯拒绝透露裁员计划何时开始,但表示将“迅速”实施。报道称,预计国务院将于11日发出首批解雇通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7月8日撤销下级法院命令,允许特朗普政府推进削减联邦劳

    2025-07-11 07:37:00
    0
  • 昆明“揭榜招贤”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掌上春城讯 7月8日,昆明市2025年“寻找乡村振兴共富合伙人·揭榜招贤”活动在盘龙区举行。这场别开生面的发布会,展示了昆明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组织工作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思路。124个带着泥土芬芳的发展机遇集体亮相,向全国发出诚意满满的“英雄帖”。创新机制破解乡村集体经济壮大难题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2025-07-10 08:40:00
    0
  • 长沙、广州、深圳等多地解禁中华田园犬!

    近日,“中华田园犬禁养”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记者了解到,最近几个月,长沙、广州、深圳等多地宣布对中华田园犬“解禁”。➤2025年6月长沙多方人士等经过热烈讨论后一致认为,可以将中华田园犬(土狗)移出《危险犬只目录》。➤2025年1月广州发布通告,危险犬名录中取消了中华田园犬(土狗)。➤2024

    2025-07-04 11:22:00
    0
  • 现场丨市民盼十号线十二号线后续工程提速优化

    6月29日下午,广州地铁十号线和十二号线东、西段正式开通。记者在沿线多个地铁站走访,市民在喜悦之余,更盼望这两条线路的后续工程早日完工,能让市民体验“足版”线路。“比预计好远一点,我看表两个换乘闸机之间,一刻不停走了6分钟有多。”在五号线五羊邨站D出口闸机处,市民林女生对记者说,她是从十号线五羊邨站

    2025-06-29 21:07:00
    0
  • 五年过渡期将满,河南如何接稳脱贫“接力棒”? | 大象时政+聊会儿

    今天,全省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召开。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脱贫攻坚不是几年前的工作吗?怎么还在研究这事?没错!2021年2月,国家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历史性地甩掉了绝对贫困的帽子。但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对刚脱贫的县,设立5年的过渡期,过渡期

    2025-06-25 19:15: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