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和区域高质量发展,7月9日至11日,集美大学“寻脉谱章”实践队前往漳州市东山县,开展“探寻领袖精神脉络,谱写产业振兴华章”主题实践活动,深入调研乡村振兴与海洋经济发展,为东山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做好海的文章,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澳角村,渔船丰收满仓,游人踏浪嬉戏,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澳角村党委书记林华忠表示:“近年来,澳角村立足‘海’的优势,推动海洋捕捞、水产品养殖、海产品加工、电商微商、乡村旅游等五大主导产业协同发展,走出一条以海兴村、以海强村的新路子”。当日,实践队队员们与当地渔民深入交流,了解渔业发展现状与困境,考察当地依托海洋资源发展电商产业和海洋休闲旅游等情况,并运用专业知识为渔村的海产品电商销售、渔旅融合发展出谋划策,助力渔村产业升级。

实践队队员何婷婷感慨道:“在电商、民宿和渔港码头,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也触摸到了海洋经济的澎湃脉动。这些鲜活的场景,让我们对‘经济如何服务现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保护文化遗产,共探创新之路
“站在关帝庙前,就能感受到文化的力量让人震撼,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信心。”实践队队员刘昱深有感触。在关帝文化产业园,师生们穿梭于古朴的关帝庙与铜山古城之间,仔细观察、了解、记录关帝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当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给人带来的震撼力量时,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的真正涵义。他们与当地文创工作者深入交流,探讨如何实现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的可持续动能,并结合市场需求,为当地文创产品开发提供创意和营销方案,助力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实现创新性发展。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在谷文昌纪念园,松柏苍翠,庄严肃穆。实践队队员们怀着崇敬之情,缓缓走向谷文昌雕像,敬献花篮,深情鞠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认真参观了谷文昌纪念馆。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岁月洗礼的实物,生动展现了谷文昌同志带领当地百姓治理风沙、植树造林,将荒岛变为宝岛的光辉事迹和感人故事,也让大家深刻感受到谷文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和清正廉洁的“谷式家风”。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师生们深受触动,也进一步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此外,实践队还深入厦门大学东山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百里木麻黄、福建大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地调研考察,通过现场观察与资料收集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东山文创经济、蓝色经济发展及生态治理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
为期3天的调研,实践队通过调查东山县渔业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聚焦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为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下一阶段,实践队将整理调研资料,推动调研成果落地生根,形成可操作建议,助力乡村产业优化和海洋经济发展。
来源: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