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畔,海天相接。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远洋货轮在智慧拖轮协助下整齐停靠,装卸、转运、提箱……由调度中心控制的“智慧零碳”码头一片繁忙。
近日,随着“地中海萨玛”轮缓缓驶离第二集装箱公司N10泊位,标志着天津港第二集装箱公司以329箱/小时的在泊船时效率和416箱/小时的峰值船时效率,创出了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历史最高生产效率,为京津冀地区陆侧客户的用箱装货提供了高质量服务保障。
今年1至3月,天津港不断丰富港口业务和功能,京津冀“海上门户”再升级。
码头智能化“争分夺秒”
天津港成功验证“星闪”技术的场景化应用,360度环视全景拼接让散货装载机视觉效果更加稳定、清晰,助力消除作业视觉盲区;借助AI大模型,提高发现和解决港区安全隐患问题效率……天津港不断深化智能技术赋能,助力智慧港口建设迈入新阶段。
“吊装设备处理每个集装箱的搬运距离多两三米,时间会增加0.2秒,如今码头货物越来越多,对一艘装载近万个集装箱的大型船舶来说,整个作业时间可能会增加半小时。”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经理冯淼说,为了给每个集装箱作业时间节省0.2秒,他一直在和团队商讨算法优化方案。目前冯淼和团队正在调整作业计划,“争分夺秒”提高算法智能化程度,让无人化作业更加灵活高效。在此之前,他们已解决10多个影响效率的难题。
“零碳”覆盖1000万平方米
在天津港东疆5公里长的北防波堤上,7台彩色风机持续运转。这是全国首个获得用海批复的防波堤风电项目,是东疆“零碳港区”建设的重要载体。
天津港集团让风力发电带来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同时,也蓄力打造“绿色低碳”新地标。
天津港集团“零碳”成果已累计覆盖集装箱码头、滚装码头、干散货码头、后方堆场、冷链基地及办公楼宇等多个港口场景,生态治理近1000万平方米临岸土地,新能源发电系统累计发电超2.3亿千瓦时,节约标煤近2.8万吨,可抵消二氧化碳排放超16.2万吨。
目前,天津港与全球1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座港口保持联通,开通集装箱航线数量和集装箱吞吐量逐年攀升,已拥有147条集装箱航线和通达欧洲、中东、拉美等市场的30余条滚装航线,对外开放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贸易运输通道持续优化
天津集装箱中心站第二线束投产运行,运输能力实现翻倍增长;开通美东、南美东等集装箱直航航线;推出“三港一航海上高速FAST”航线;协同东疆打造京津冀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今年以来,天津港多点发力,加大枢纽港口建设,持续优化京津冀贸易运输通道。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不断优化的港口服务,让京津冀地区的企业和群众享受到了“背靠港口”的红利。
天津海卓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来自北京的水下勘探设备研发制造企业。今年1月,其水下监测设备研发制造中心在天津东疆新质生产力产业园正式投入使用。“背靠天津生产基地和海上测试场,我们可以随时测试新产品,这本身也是生产力的一部分。”该公司综合部经理刘治东说,基础设施完善、航运要素聚集是北京企业落户天津的原因。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记者: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