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福彩公益金的支持,让我的孩子能接受专业康复训练,现在他已经能叫妈妈了!” 沈阳一位听障儿童家长的真挚感言,道出了福彩公益金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沈阳市充分发挥福彩公益金的公益属性,持续加大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投入,构建起覆盖全年龄段的精准帮扶体系,为众多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点燃希望之光。
救助范围扩大至14岁 实现“应救尽救”

自2019年起,沈阳市残联以福彩公益金作为关键的资金支撑,持续加大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投入力度。通过科学规划与资源整合,逐步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覆盖范围,让更多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能够享受到专业的康复服务,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在救助年龄层面,沈阳市残联打破传统限制,将残疾儿童的救助年龄从原本的0-10岁扩展至14岁,重点新增11-14岁持一级、二级残疾人证的重度听力、言语、肢体残疾儿童救助群体,通过延长救助周期为大龄残疾儿童争取更多康复机会。
同时,将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孤独症等各类残疾儿童全部纳入救助范畴,精准对接不同残疾类型儿童的康复需求,实现“应救尽救”的救助目标。
福彩公益金的持续注入,为救助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不仅让超过传统救助年龄限制的超龄残疾儿童,获得救助机会,也让原有的救助项目在额度上有明显提升。
补助标准额度提升 切实减轻家庭负担

记者从沈阳市残联了解到,靠着福彩公益金的支持,沈阳这几年对残疾孩子的救助效果越来越显著。如对植入人工耳蜗的重度听力儿童给予人工耳蜗成本费一次性限额补助10万元,对实施肢体(脑瘫)矫治手术、脊柱裂手术、脑积水手术的儿童给予一次性手术费据实限额补助1.2万元等等……
这一系列真金白银的补助措施,给残疾儿童家庭带来巨大帮助。尤其是在康复训练补助方面,在福彩公益金的加持下,0-3岁视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每年补助从0.3万元调整至2.4万元,增幅达到2.1万元。另外在4-10岁,11-14岁儿童康复训练方面,补助额度也均有提升。
正是福彩公益金的投入,让沈阳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成为残疾家庭可靠的依仗,为众多家庭带来切实帮助。
除面向个人的救助项目提质升级外,福彩公益金更在社会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关键性支撑作用。
推动康复机构建设 全面保障残疾儿童求助
在福彩公益金的支持下,沈阳市围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需求,大力推动康复机构建设与发展。
一方面新增了医疗康复机构与教育康复机构数量,覆盖视力、听力、肢体等多类别残疾儿童康复需求;另一方面强化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如0-3岁残疾儿童在医疗康复机构年度训练课时不少于250课时,教育康复机构不少于320课时,确保服务质量。

同时,公益金支持公益一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残疾人康复中心、特教学校等,直接开展康复训练,且对非公益一类机构实施资金监管与绩效评估,形成“资金投入-机构拓展-服务优化”的良性循环,切实扩大康复服务供给,助力残疾儿童获得更全面的康复支持。
在助残领域的有力实践,充分彰显了福彩公益金“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作为重要民生保障资金,福彩公益金精准对接残疾儿童康复需求,通过扩大覆盖范围、延长救助年龄等措施,切实解决家庭在康复资金、资源获取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从个人救助提质到社会康复体系完善,福彩公益金以务实举措兜牢民生底线,将公益温暖转化为残疾儿童成长助力,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有力支撑。
(编辑 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