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盲童:闻香识艺术

人民网迪拜4月25电 (记者管克江)约旦首都安曼的韦伯德街区,艺术家苏海勒·巴基恩正在教一些孩子们绘画——与众不同的是,这些孩子都有视力障碍,艺术家教孩子们通过嗅觉和触觉来进行创作。

韦伯德街区地处安曼最古老的一个山坡之上,能够俯瞰全城,现已成为当地有名的艺术街区,画廊鳞次栉比。苏海勒给自己的画室起名“颜色的味道”。

视障儿童正在作画。人民网 纳达尔·达乌德摄

在“颜色的味道”,每种颜色都和某种香味关联。如红色关联樱桃味,绿色关联薄荷味,黄色关联柠檬味等等,这样孩子们就能分辨出颜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绘画。

一名视障儿童在绘画。人民网 纳达尔·达乌德摄

苏海勒成立这家画室的缘由和他母亲有关。他母亲由于糖尿病失去了视力。母亲病逝后,苏海勒决心为视力障碍者尽一份力,于2012年成立这间画室,目的是帮助视力障碍者打破颜色阻碍,鼓励他们通过艺术创作、团体合作等方式加强与社会融合。

正在绘画的两名视障儿童。人民网 纳达尔·达乌德摄

苏海勒说,他们也想用这种方式来证明,即使有视力障碍的人也有自己的才华,能够进行绘画创作。 在画室,一名视力障碍儿童表示,“虽然我看不见,但只要有合适的工具和训练,我也能创作。创作时,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思考,这也将挑战和提升自我”。

一名视障儿童在闻颜料的香味。人民网 纳达尔·达乌德摄

据介绍,画室在约旦广受关注。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和王后拉尼娅曾特意前来看望孩子们。苏海勒说:“艺术家有艺术家的责任,我们要给社会留下印记。我们希望不断激发盲人孩子的想象力和上进心,让他们今后更加自立自强。”由于苏海勒的突出贡献,他被授予了阿卜杜拉国王二世三级卓越勋章。苏海勒说,他正在努力推动盲人中小学将艺术纳入教学课程,并呼吁各界更加努力,帮助身体残障人士更好融入社会。

图为艺术家苏海勒。人民网 纳达尔·达乌德摄

相关文章

  • 【视频】连续16年北川爱心援助,苏州博慧支教共育两地教育“生态林”

    在连续16年北川爱心援助的基础上,苏州博慧教育充分开发、利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携手北川桂溪小学、擂鼓八一中学开展支教活动,播撒“博慧”理念的种子,用实际行动构建教育均衡发展新局面。今年,连续第三次的北川支教团队更为壮大,由20名专业教师、10名助教学生、10名家长志愿者组成。7月12日,桂溪小学、

    2025-07-17 11:32:00
    0
  • 印度空难调查初步报告:两台发动机失去燃油供应

    新华社新德里7月12日电 印度航空事故调查局12日就一个月前印度航空客机坠毁事故发布初步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涉事客机起飞后不久,两台发动机失去燃油供应。报告说,客机坠毁前,控制两台发动机燃油流量的开关在一秒内先后从“运行”切换到“切断”位置。驾驶舱语音记录器的录音中可以听到其中一名飞行员问:“为什么

    2025-07-12 11:24:00
    0
  • 关于K1373列车砸窗通风的议论,没有因通报而淡去

    澎湃新闻记者 廖艳 实习生 瞿王烨关于K1373次列车“砸窗”事件的讨论,并没有因广铁长沙客运段发布的详细通报而淡去,反而引发了更多的讨论。7月2日晚,K1373次旅客列车突发事故导致断电滞留浙江金华,因车厢闷热,一名男性旅客砸窗通风,却受到铁路公安教育批评,此事引发热议。7月5日中午,广铁长沙客运

    2025-07-07 00:36:00
    0
  • 罗梓俊:用笔记中的“星光”守护社区成长的微光

    Transparency在广州市荔湾区岭南街道清平社区,总能看到儿童主任罗梓俊手持一本磨损的笔记本穿行于街巷之间。笔记本扉页上“守护成长”四个字清晰可见,三年来,这本笔记记录着社区困境儿童家庭的冷暖,也架起了政策帮扶与真实需求的桥梁。 笔录成长:从“陌生走访”到“知心陪伴”2022年,罗梓俊初次走访

    2025-07-02 10:15:00
    0
  • 致敬!他用35岁的青春擦亮警徽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斌 通讯员 郁发顺6月9日凌晨2时51分,太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王振在江西省出差办案时突发心脏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因公牺牲,年仅35岁。“呕心沥血,无怨无悔责任重!壮志未酬,化作春草再报恩……”王振英年早逝,家人、同事无比悲痛、深情缅怀。一摞未合上的卷宗“中午香菇炖鸡,晚

    2025-06-22 09:53: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