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连续16年北川爱心援助,苏州博慧支教共育两地教育“生态林”

在连续16年北川爱心援助的基础上,苏州博慧教育充分开发、利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携手北川桂溪小学、擂鼓八一中学开展支教活动,播撒“博慧”理念的种子,用实际行动构建教育均衡发展新局面。今年,连续第三次的北川支教团队更为壮大,由20名专业教师、10名助教学生、10名家长志愿者组成。7月12日,桂溪小学、擂鼓八一中学的两场结业汇报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赢得北川地区领导、师生、家长的高度认可。

此次,曹伦华校长还为北川的孩子带来一份礼物——“北川博慧奖学金”,由苏州博慧教育发展基金会向北川羌族自治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捐赠10万元,用于嘉奖全县范围内200位品学兼优的孩子。“今年是我连续第16年到北川,也是伦华教育十周年的纪念。今天大家的演出是对伦华教育十岁生日最好的献礼!我们希望通过一年又一年的努力,通过知识播种、情感浇灌,来培育跨越时空的成长之林!”

今年的支教团队专业全面,并在课程设计上大胆创新,全力打造了一个多学科融合的特色大课程——“为伦华十周年庆典献礼,双城育林人”。课程以“大禹故里治水精神”(北川)与“苏州园林营造智慧”(江南)作为文化双核,巧妙构建起“教育生态林”的独特概念。

跨学科融合,让成长看得见

跨学科融合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打破学科界限,实现知识的有机整合,多元文化的碰撞与多领域知识的交织,为学生构建更广阔的成长视野。

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的周圆老师将非遗漆扇与诗歌创作相融合,引导孩子们在扇面、伞面上尽情书写心中诗意。在北川期间,周老师有幸结识一位热爱诗歌的当地民间诗人——刘胜燕女士。这位同样热心教育的诗人欣然接受邀请,与孩子们共同朗诵诗歌,让传统文化的新芽在童声中萌发。

别开生面的戏剧课为孩子们打开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苏科外的单希老师为桂溪小学的孩子们量身打造原创戏剧《山海相逢》。每位学生都以真实的姓名出演,以方言演绎,在身临其境中理解巴山蜀水与江南烟雨的文化特色。同学们不仅提升了表达能力,更建立起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面对九年级学生,来自苏科中的李娇老师运用AI绘制文本手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设计桌游探究体验,让文本解读充满趣味。通过数字艺术创作和《孔乙己》课本剧排演,同学们既体验了科技的魅力,又在角色扮演中感悟文学内涵。

苏科外的万宝银老师巧妙融合历史、地理与物理为一体的探究课。课程以“水”为纽带,从北川大禹治水精神到苏州园林理水智慧,同学们通过太空沙模拟实验,亲手对比鲧禹治水的差异,模拟都江堰的原理,并设计心中的江南水乡。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实践探索,逐渐理解知识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触手可及的体验。

苏科外的范振华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特色桥梁模型项目式探究,在动手实践中揭秘苏州与羌族文化的建筑智慧。他还利用周末组织助教学生实地考察木化石和岩层结构,以大自然为课堂,感受地质变迁的奥秘。

引进来,看见充满好奇的“第一次”

这次支教队伍中,大多数成员都是第一次来到北川。他们为山里的孩子带去许多人生的“第一次”,更让我们看到孩子们“无数次”真实的渴望。

新加盟苏科外的王卫坚老师,还没正式入职,就先到了北川支教。他带着精心设计的“数字年轮密码”课程,带领同学们用代码勾勒苏州园林的精巧与北川羌寨的古朴。从面对代码的困惑,到亲手“绘制”出第一幅作品,孩子们兴奋地喊:“原来代码能画出这么美的画,我也要成为电脑高手!”

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师利用专业特长,带着助教赵小乐同学为桂溪小学计算机教室的几十台电脑进行了一次“大翻新”,用实在的行动保障着北川孩子们未来的学习之路。

带着特别挑选的三首歌曲,苏科外音乐老师姜海潮第二次走进了北川课堂。面对英语零基础的一二年级孩子们,姜老师带领他们逐个音节突破,每个单词反复练习。当孩子们完整唱出第一首英文合唱时,那句“老师,我学会了唱英文歌”的欢呼,让所有付出都有了意义。

随着集团实体校体育教师的到来,伦华教育“慧智健体”的育人理念融入北川校园。“孩子们大多数是第一次接触花式跳绳”,来自常熟伦华外国语附属古里小学的杨雨航老师回忆道。从调整绳长到学习花样跳绳的步伐,他耐心地带领桂溪小学的孩子们迈出跳绳的第一步。当下流行的飞盘运动广受北川孩子们的喜爱。苏科中的谷大帅老师不仅定制了专属飞盘,还设计了趣味闯关课程。

常熟伦华外国语学校的张佳宝老师则采用“小教练制”因材施教。他分享道:“有个内向的孩子爱上飞盘运动后,不仅主动加练,还积极地说想要当队长,这种转变让人欣慰。”欢乐的运动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体能,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领导才能。此外,张老师创新设计的啦啦操课程,融入动物情景游戏,以趣味教学方式丰富了夏令营活动。

因为坚持,未来更美好,世界更有趣

苏科外吴静老师第三次带领支教团队奔赴北川,从教学规划到生活保障,确保支教工作高效运转。此次支教,她精心设计“博融花”系列文创,寓意博慧教育的种子在北川绽放;同时特别制作“学生助教日志”,帮助同学们收获更有意义的支教体验。在教学实践中,她巧妙融合传统羌绣艺术与创意美术,以生动影像开启艺术之门。

值得一提的是,苏科外小学美术社团的学生文创作品也跨越千里,让博慧教育的情怀在互动中传递。

常熟伦华外国语附属古里小学的音乐教师糜红是孩子们眼中的“宝藏老师”。这次支教,她不仅带来了专业的音乐课堂,更将常熟花边的非遗技艺设计成手工课。

苏科中尹雯老师第二次奔赴北川,她为孩子们翻开《年轮的秘密》,希望孩子们通过英语阅读,提升的不仅是英语能力,汲取的不只是科普知识,更能够懂得成长路上的阳光与风雨都是磨砺生命的馈赠。她说:“支教不是单方面的照亮,而是在黑暗里摸到对方掌心的星光。”

“老师明年还来吗?”去年孩子们的这句话让苏科中的孟娟老师一直记在心上。今年再见时,她的舞蹈编排更精致,音乐更流行,队形更流畅,连谢幕都藏着巧思。每个动作的反复打磨,都是为了让这些牵挂在心上的孩子们拥有最闪亮的舞台。

发现“爱”,组织“爱”,传递“爱”

北川支教迈入第三年,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师生与家长支教的氛围日益浓厚,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从伦华教育实体校校友,到海内外高校学子,再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把来自世界各地的资讯与知识输入北川课堂,为孩子们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

赵桐菲毕业于常熟伦华外国语学校,学校的公益氛围在她心中悄然埋下支教的种子。如今,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她满怀期待地来到北川,为七八年级学生带来山水诗词赏析课。通过对比巴蜀与江南诗词的特色,讲解李白、苏轼的生平,赏析《蜀道难》《水调歌头》,她希望帮助同学们打下未来学习古诗的良好基础。她还时刻鼓励着他们:“一定要坚持学习,去读高中、考大学,去见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许天顺曾是苏州科技城外国语高级中学的学生,在北川,他的物理课备受欢迎,学生们都亲切地喊他“顺哥”。从原子结构到导电原理,从电学实验到桥梁搭建,他讲授的许多内容都是同学们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许天顺还注意到:“北川的学生能把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但对理论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于是,他带着学生们研究物理模型,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帮助大家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社会爱心人士王静佳在支教前一个月就开始精心准备《初中生压力和情绪管理》《初中生生涯规划》两门课程。来到北川后,她发现当地教育资源有限,孩子们很少接触心理健康课。在带领孩子们体验“房树人绘画”和“曼陀罗绘画情绪释放”时,孩子们既感到新奇又积极参与。在教授“蝴蝶拍”情绪解压动作时,一个女孩认真地说:“老师,我会永远记住这个方法。”这句话让她深受触动:“能给孩子们留下实用的技能,我想就是支教的意义所在。”

在伦华教育,家长是朋友,更是公益路上志同道合的同行者。自今年5月博慧教育发展基金会特聘家长充实管理架构以来,来自各实体校的家长代表全心投入,从活动策划到资源统筹,从品牌传播到后勤保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爱。

此次支教活动中,家长志愿者们分批抵达北川,无论是全程参与还是短期支援,都以最大的热忱贡献力量。他们从心底认同伦华教育理念,愿意在家校共育中发挥实际作用。正如家长志愿者孙建宇所说:“来到北川,我看到支教老师们从教学到活动展示,每个环节都全力以赴;也看到孩子们的眼睛里有光,是对知识的渴望,也是享受学习的幸福。我觉得这次支教最大的意义是让孩子们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学到了平时学不到的新知识,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教育公益,需要热忱,更需要持之以恒

伦华教育投身教育公益,输送的不仅是公益捐赠与物资,更将博慧教育的理念播撒,助力北川教育朝着“四川民族地区教育强县”的目标不断创新。这份持续的付出赢得了高度认可。支教期间,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母鑫玥专程前来探望支教师生。

北川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勇也高度评价:“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尊重、被看见,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点燃。伦华教育将大爱融入每一次帮扶行动中,把孩子放在心上,把山区教育的发展当做自己的责任。多年来,来自江苏的先进教育理念与北川本土教育融会贯通。北川的学校旧貌换新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在课堂上眼睛发亮、脸上带笑。”

教育帮扶既要硬件过“硬”,也要软件足够“软”。北川教育同仁多次来苏考察,苏州伦华教育也积极输出资源:曹校长亲赴北川开展专题讲座,苏科外连续开展校长研修班和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实现深入的专业交流。如今,这些教育工作者已成为推动北川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许多北川孩子的命运因此改变,吴利华就是其中之一。在曹校长的资助下,她正在苏科外初中部求学。这个来自大山的女孩每天都在用努力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此外,集团旗下实体校以“云端课堂”的形式,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全国各地,让教育公益惠及更多孩子,苏科外还获得“支教中国2.0”的高度赞誉。

16年深耕教育公益,16年坚守育人初心。从理念传递到实践创新,苏州与北川两地教育人携手同行,共同浇灌未来的希望。这不仅是一次支教,更是一场跨越千里的教育对话,是东西部教育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当优质资源流动、智慧交融,必将为更多孩子点亮未来,为中国教育均衡发展注入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相关文章

  • 【视频】连续16年北川爱心援助,苏州博慧支教共育两地教育“生态林”

    在连续16年北川爱心援助的基础上,苏州博慧教育充分开发、利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携手北川桂溪小学、擂鼓八一中学开展支教活动,播撒“博慧”理念的种子,用实际行动构建教育均衡发展新局面。今年,连续第三次的北川支教团队更为壮大,由20名专业教师、10名助教学生、10名家长志愿者组成。7月12日,桂溪小学、

    2025-07-17 11:32:00
    0
  • 大连工业大学李欣莳拟被开除学籍 校方称其不当行为造成负面影响

    新京报讯 近日,大连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在其官网发布关于拟给予李欣莳同学开除学籍处分的公告。以下为全文:关于拟给予李欣莳同学开除学籍处分的公告李欣莳同学:鉴于你2024年12月16日的不当行为,造成了恶劣的负面影响。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第六款及《大连工业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第十九

    2025-07-13 12:39:00
    0
  • 重庆巴南莲花街道乌洋街社区开展学生暑期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为提升青少年环保意识,推动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7月8日,重庆北控耐德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巴南区莲花街道乌洋街社区开展学生暑期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以“趣味互动+知识科普”的形式,引导青少年成为绿色生活的践行者。活动在社区会议室拉开帷幕,志愿者以“垃圾的旅行”为主题,通过PPT演示、动画视频等形式,

    2025-07-08 19:53:00
    0
  • 国防部:解放军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独”分裂幻想

    国防部今天举行发布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近期涉军问题回应公众关切。近日,赖清德发表所谓“团结十讲”第四讲,渲染所谓“大陆军事威胁”,鼓吹增加“国防”预算,要台军“为台澎金马而战”。对此国防部发言人表示,解放军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独”分裂幻想。国防部新闻发言人 蒋斌: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哪来的什么“国

    2025-07-08 16:35:00
    0
  • 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塑造未来的关键之举

    来源:长江网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和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关键途径。两者的深度融合,是塑造国家竞争力、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必由之路。教育创新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

    2025-07-06 09:05: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