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力 陈颖 实习生 柳明烨
“姨妈”无故出走,突然一阵冒汗,一夜辗转难眠,潮热如潮水般侵袭,情绪在焦虑与低落间摇摆……这些隐秘的困境,被称为“更年期之痛”。
有些症状和情绪可以长达十年之久。
而它们,和它们的主人却常常被忽视。
“生过孩子吗?”“月经周期规律吗?”“睡眠质量如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医院周坚红主任的诊室里问诊声此起彼伏。穿梭诊间的患者中,有女儿陪母亲求医,也有经朋友推荐来就诊。
“更年期的本质是卵巢衰老。”周坚红说,过去许多人以为更年期忍忍就过去了,但现在更多的女性开始主动积极寻求治疗、提升生活质量,开启一场科学管理与温柔以待的生命迁徙。
连日来,我们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医院等多家医院,记录下了更年期门诊里的面孔,通过医生、病人和家属的采访以及讲述,想让更年期和深受更年期困扰的人们被看见,也试着回答“我,怎么和更年期的我自处”以及“我,怎么和更年期的家人相处”等问题。

记者 方力 实习生 柳明烨 摄
“怎么看老公都觉得不顺眼”
它的到来可能静悄悄
刘芳由丈夫陪同前来。
“我今天来看子宫方面的问题。”53岁的刘芳描述,情绪方面还好,就是热,全身都是通红出汗,身体的酸痛也很明显。
一旁候诊的女人们关心起来,“你也一起看看更年期问题吧。”“是啊,你这症状还挺明显的。”
在这里,更年期不再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
更年期究竟什么时候开始的?
杭州一家市级医院更年期针灸门诊的方医生说,它的到来或许悄无声息。就好像脸上出现的第一道皱纹,从衰退直至最终衰竭,这是一条很长的下坡路。而很少有人,会在刚刚衰退的这一刻发现。
方医生说,大多数人第一次走进诊室,往往是老朋友月经“出走”了。而更多的人,其实是没有觉察的,“因为早期更年期症状比较隐匿,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只有体内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
有一位妈妈起初是带着儿子来诊室贴膏药,无意间说起自己睡眠不怎么好,再问下去,说到夜间会数次潮热出汗。“我提醒她,这可能是更年期到来的信号。后来经过激素水平测定得到了确认。她起初是无法接受的,觉得这是50岁左右女性该面临的问题,而她才40岁出头。我建议她医学干预,定期来做针灸,两三年下来,维系着月经运转。”
针灸门诊还有一位坚持治疗了2年的女性,喜欢扎高辫子,看着青春洋溢,如果不是一次偶尔的激素检查,她完全不会想到,还没有步入40岁就要和更年期相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一科副主任医师盖源解释,人们常说的更年期,在医学上被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进入更年期时,女性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水平波动下降,雌孕激素在所有组织和器官的作用都降低了,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很多情况下,身体会率先发出信号——像潮热盗汗、月经不准、骨密度流失加速诱发骨质疏松导致关节或腰背疼痛,有人会突然陷入莫名其妙的烦躁,具体表现为看老公哪里都不顺眼,还有人因为阴道干涩不适,夫妻生活产生嫌隙等等。“我不久前接诊的一位女性,就诊时已经两三个月才来一次月经,夜里还会出现潮热症状,晚上本来好好睡在那里,突然‘唰’一下汗就下来了,这都是比较典型的更年期症状。”

记者 方力 实习生 柳明烨 摄
最年轻的患者30多岁
这事很难“熬一熬”就过去
盖源说,并非所有人都会出现全部症状,但其中大多数女性都会出现一种或者多种更年期症状。从医学角度来说,围绝经期是一个很大的时间跨度,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绝经,大概持续10年。
正是因为更年期导致的症状多种多样,也很难有患者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应该来挂什么科室。
盖源的一位患者就曾遇到过这种情况,因为突然出现了心悸,一直挂号在心内科检查,心超和动态心电图都做了,结果显示都正常,最后医生建议她到妇科看看,一查其实是更年期引发的问题,“还有人反复背部疼痛,从骨科查起,又转诊到神经内科再转诊到妇科,兜兜转转三个科室,在补充雌孕激素后,她背部的疼痛马上就好了。”
而有时,情绪上的变化甚至比身体上的痛苦更为“磨人”——盖源接诊的患者中,有人会反复挂她的号来看,但进门之后往往会先哭半个小时,来宣泄抑郁的情绪,有些甚至还需要协调心理医生介入。
在盖源看来,这就是为什么更年期很难“熬一熬”就过去的原因,“与其说这是一种疾病,不如说是生理的改变引起的涉及身体和心理问题的综合征。”
“如果要对更年期综合征进行系统诊疗,可以挂妇科内分泌科室的号来看,当然现在有些医院也开设了更细化的更年期专科门诊。”她建议女性,“只要你感觉到了不舒服,而且这个不舒服已经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了,就应该尽早来看。”
“很多一开始出现的症状,能通过治疗手段进行调节,像潮热会加重失眠症状,长期失眠之后情绪也会受影响。如果一开始就进行调节,反而会打断这种恶性循环。有些人甚至完全看不出处在更年期中。”
在临床实践中,一方面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一些患者希望对更年期医疗干预延续到60岁之后,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年轻较轻的患者正在挂号看卵巢功能减退,“最年轻的只有30多岁。”
盖源分析,年轻患者中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导致卵巢功能减退会比较多见,也有一些因为患有风湿性等免疫疾病或用药或手术等原因引发,“这些卵巢功能减退的患者同样会出现一些‘更年期’症状,如果不尽早干预,长期来看,患者的骨量会有一个明显的丢失,对心血管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因为病因多样,有些患者甚至找不出早衰的病因,但治疗可以先跟上。”

记者 方力 实习生 柳明烨 摄
从吃惊慌张到坦然接受
走近身处更年期的70后女性
采访中我们发现,更年期的影响弥散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女性自身也不清楚该从何谈起。
按照女性进入围绝经期的平均年龄46岁计算,今天正在进入更年期的,大多是一批70后女性。她可能恰好孩子处在青春期,自己仍在职场攀登,同时还要照顾已然老去的父母。
“其实我的症状不典型,没有很强的故事性。”47岁的章女士笑着,不愿意描述某种痛苦,比如睡不着觉,头疼。她只是平静地述说,这一年多来,她每个月都按时去一家医院挂号、配药,主要是补充雌孕激素,花费一百元钱。“我是经过各种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决定吃药,想着自己的年纪也差不多到了。”章女士不想把这当成生活中的一道坎,也不想被贴上更年期女性的标签,而是尽量自然、淡化一些影响,“我没有感受到周遭什么异样的目光,现在大家可能都很懂。”
程女士进入更年期已经五六年,从30多岁第一次知道激素衰退的吃惊慌张,逐渐回归接受和坦然。
她知道这种更年期的影响不会随着绝经而远去,它不是生命中的一个片段,而是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流,影响着漫长的后半生。

记者 方力 实习生 柳明烨 摄
我们该怎么和更年期共处?男性是否也有更年期?更多详情戳潮新闻“关注更年期”第二篇(戳这里了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