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心托起希望,助学成就梦想。连日来,周至县密集开展助学活动,用真情为莘莘学子点亮求学之路,生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的文明新风尚,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汩汩暖流。
多方接力,爱心善举筑梦启航
金秋八月,助学暖流在全县持续涌动。8月14日,周至县政协举行捐资助学仪式,政协委员们慷慨解囊,现场为61名学生捐助18.3万元。8月14日下午,县关工委联合陕西新森网络公司“木森大舞台”,为40名困难大学生发放首批资助金12万元;8月18日,县关工委又携手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阿瓦金轩大酒店,为第二批40名学生送去8万元资助。这项活动延续了县关工委26年未曾间断的助学传统,将关心、教育、培养化作一个个的真切行动。县慈善会携手华山论剑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开展“爱心满世界”公益助学活动,为30名困难大学生发放助学金及行李箱,总价值超10万元。
精准关怀,从“助人”到“育人”
薪火相传,孜孜前行。这些助学活动不仅提供物质帮助,也传递着精神激励与社会温度。为确保每分善款精准关怀,县教育局坚持“逐户家访”,全面了解受资助学生的个人及家庭情况,确保资源精准送达最需要的学子手中。受助学生代表的发言充满感恩与力量,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的朱子暄动情表示,资助是“解燃眉之急的薪火”,更是“照彻前路的灯塔”,承诺将“镌刻爱心于行,让慈善薪火永续”。这深刻体现了受助群体从“受助者”向“助人者”的精神升华。县级领导在出席讲话中,均着重强调了感恩、责任与回报,引导形成“人人向善、传递爱心”的良好社会生态。爱心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政府机构有效组织引导,共同构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助力+社会参与”的公益新模式,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教育筑基,文明沃土结出硕果
助学热潮的背后,是周至教育沃土的深耕。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聚焦教育质量提升,改善办学条件,深化“三个课堂”建设,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成果直接反映在中高考成绩上,2025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达40人,较2024年翻番,双一流院校录取116人,创历史新高;中考700分以上391人,创近年最好成绩。2024年在全省教育履职满意度调查中,周至以89.23%高居全市第二。教育质量的跃升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涵之一,为学生成长成才、未来回馈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道德支撑。
据统计,近期系列助学活动累计资助困难学生171人次,金额达48.3万元。这不仅是数字的叠加和文明的接力,更是爱心与责任的接续传递。它照亮了学子的大学梦,温暖了人心,弘扬了崇德向善的正能量,有效推动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全县正以教育为纽带,汇聚各界爱心,完善公益生态,让文明之光映照万千梦想,为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谱写出充满希望的崭新篇章。
(黎颖)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