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产权不仅是国内市场创新要素发展的“刚需”,也是吸引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标配”,更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为提升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保障能级,助力高水平对外放,4月8日,黄浦区检察院涉外知识产权工作站入驻活动举行。
入驻只是第一步,将保护触角延伸至最前端
黄浦是上海的“心脏、窗口、名片”,而位于黄浦的淮海新天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是上海“进口浓度”最高的地方,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全域位于中心城区的国家级进口示范区。
随着高能级市场主体加速度集聚,国际贸易往来指数级倍增,相关法律风险和权益保障问题也随之而来。2023年至今,黄浦区检察院深耕示范区法治服务建设,先后打造“新天地楼宇法治论坛”、创建“H源点护企工作站”,让法治服务直通企业门口,持续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检察动能。
活动当日,黄浦区检察院设立的涉外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站入驻进口示范区,将知识产权保护触角延伸至最前端。通过该工作站,黄浦区检察院将更加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实现更高效的法律监督、更贴心的企业服务、更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八条举措注入新动能,助力打造“世界级商贸门户”
为全面落实市区两级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的战略部署,黄浦区检察院立足黄浦区位特点与进口示范区需求,以“法治副园长实质化运行”为驱动,以“涉外知产检察工作站”为枢纽,制定了《深化进口示范区涉外知识产权检察服务保障的八条举措》(以下简称《八条举措》),助力进口示范区打造“世界级商贸门户”。
《八条举措》明确,平等保护示范区内各类主体权益,落实知识产权权利人实质性参与刑事诉讼,切实维护权利人诉讼权益。依法严格规范办理示范区内涉外知识产权案件,严厉打击链条化、产业化知识产权犯罪。创新引领示范区知识产权综合履职实践,深化与多部门协作,强化线索移送、业务融合、信息共享及案件研判工作。通过庭审观摩、不起诉听证、检察开放日等服务模式不断丰富法治副园长检察服务内容,定期走访、问需于企。探索匹配示范区需求的多元化救济机制,为示范区内企业提供“集成式+全覆盖”检察服务。加强对涉外知识产权的研究和宣传,强化对市场主体的法治教育引导。
一份“检察服务导航图”,全方位对接企业实际需求
此次活动中,黄浦区检察院推出了一份便捷、可视的线上“检察服务导航图”。企业只需通过扫取二维码,便可获取。导航图展示了企业遇到侵犯知产行为后,开展权利救济的六大路径模块:调解、仲裁、民事、行政、刑事、延伸检索。在点击相应模块后,就可以跳转到具体的操作指引。在延伸检索模块,区检察院设置了一批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一本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手册、一张涉外企业风险自查表等丰富内容。
通过线上阅读导航图,企业可以选择最适合自身的救济策略,还能全方面获取知产安全的信息。据悉,区检察院将持续完善丰富这份导航图的内容,并同步嵌入淮海“兴业荟商”外商伙伴服务包。通过检察综合履职与区域营商服务的共振效应,为国家级进口示范区发展保驾护航。
法治是发展的保障,知识产权更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石。未来,黄浦区检察院将持续以“法治软实力”赋能“开放硬核力”,以更实的举措,努力做到护好一企、促治一片、惠及一方,让示范区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首选地”、创新策源的“示范窗”、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
原标题:《中心城区国家级进口示范区迎来检察院涉外知识产权工作站驻扎》
栏目编辑:顾荤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