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阳性率明显上升!广西疾控紧急提醒→

近期

全国多地新冠阳性率

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5月16日

#新冠感染又抬头#的话题

登社交媒体热搜榜

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广西疾控紧急提醒三类人要注意


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热搜



新冠阳性率攀升


南方高于北方








5月8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3月31日—5月4日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高于北方省份,15岁及以上年龄段阳性检出率第一。这或许与南方的气候、人口密度以及人员流动特点等因素有关。不过,部分阳性率上升较早的省份,其疫情增幅已逐渐趋于平缓。


在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阳性率从7.5%升至16.2%,连续三周位居所有呼吸道病毒首位,超过了鼻病毒和流感病毒。


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也从3.3%升至6.3%,同样连续多周居首。


普通人无需过度担忧


但这3类人要注意







这波“反弹”不是突如其来的新疫情,而是常规流行节奏中的一次小高峰。预计6月中下旬,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新冠阳性率会下降到5%或以下。


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说,这轮新冠的症状相对轻,比如咽痛、发烧一两天、身体疲乏,部分人还会咳嗽持续一周甚至更久。这3类人要注意防范:


1.60岁以上老人。

2.有基础疾病的人(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肿瘤等)。

3.免疫力低下者(如肿瘤放化疗期、器官移植患者等)。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建议,家中有老年人的需注意,一旦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或进行居家新冠抗原核酸检测,确诊后尽快接受抗病毒治疗。





防护指南5步走





个人防护



在商场、地铁、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建议佩戴口罩,隔绝病毒。

保持社交距离



少去人多的场所,外出时与他人保持1米的社交距离。
通风换气



建议室内场所早晚各通风半小时,让病毒无处藏身。

健康生活小习惯



均衡饮食:多吃肉蛋奶,搭配新鲜果蔬,适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机体免疫力。

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适度运动:每天运动30分钟,让身体活力满满。

回家洗手:外出回家后用洗手液洗手。

健康监测



如果身边的人出现发烧咳嗽,建议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身体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提醒大家

随着5月气温逐渐升高

降水增加

各类病原体进入了活跃期

传染病传播的风险显著增加


日常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勤洗手、多通风

保持社交距离

在人群密集场所

请正确佩戴口罩


内容综合 |广西疾控、 国家应急广播、中国疾控中心、四川疾控、界面新闻、中国新闻网

编辑:邓玲

校对:孙玥

责编:农荟颖

值班编审:农春雨

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相关文章

  • 高钙、高钾、高纤维!夏天餐桌上的“三高蔬菜”,你吃了吗?

    夏天的餐桌上有一类菜频频出现,它集“高钙、高钾、高纤维”等特点于一身,这便是“豆类菜”。俗话说“夏吃豆,胜吃肉”。盛夏吃点毛豆、豇豆(长豆角)、白不老等豆类菜,还能预防因出汗导致的电解质流失。这篇文章告诉你豆类菜的营养优势,以及需要注意的健康风险。豆类菜在蔬菜圈有3个优势豆类菜堪称餐桌上的“全能蔬菜

    2025-07-17 06:00:00
    0
  • 高钙、高钾、高纤维!它是夏天餐桌上的“三高蔬菜”

    夏天的餐桌上有一类菜频频出现,它集“高钙、高钾、高纤维”等特点于一身,这便是「豆类菜」。俗话说“夏吃豆,胜吃肉”。盛夏吃点毛豆、豇豆(长豆角)、白不老等豆类菜,还能预防因出汗导致的电解质流失。《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豆类菜的营养优势,以及需要注意的健康风险。受访专家辽宁省营养学会健康宣教专业委员

    2025-07-14 11:30:00
    0
  • 恰似一滴浓墨落进清泉——赵孟頫之于济南

    济南自古多名士,是名士之城。如果要搞一个“对济南历史文化的影响力”的评比,在一众客居济南的名士中,赵孟頫当为第一流名士。一个异乡人,在济南为官短短三年,为何可以说他能超越几乎所有济南籍和非济南籍的名士,而成为对济南历史文化影响至为深远的一人?这不外乎两个因素,一是自身的历史地位,二是对济南历史文化的

    2025-07-14 10:33:00
    0
  • 诱导用户上当受骗,“高仿账号”一再“碰瓷”怎么办?

    某社交平台博主“××美妆课堂”目前拥有230万粉丝,但如果通过关键词检索,则立马跳出来数十个名称与其高度相似的账号。这些账号的昵称通过添加“小助手”“日记”“分享官”等后缀与“××美妆课堂”稍作区分,发帖内容和形式也和原博主“如出一辙”,头像更是将原博主照片微调后拿来直接使用,不仔细看很难发觉其中差

    2025-07-12 08:31:00
    0
  • 11岁女生突然听不见了!有类似经历的人并不少,这些行为很危险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佳颖 蒋升 通讯员 辛宣“孩子说右耳就像塞了棉花,一直嗡嗡作响,前后一个月了,就是不见好,以后可怎么办?”日前,小兰妈(化名)带着11岁的女儿急匆匆找到浙中医大二院(省新华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张宜默求助。故事要从六月初说起,读五年级的小兰正在积极备考,哪知一觉醒来,耳朵突然听

    2025-07-12 07:33: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