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脑干出血昏迷15天”给熬夜党敲响警钟

浙江杭州一位35岁的程序员吴先生(化姓)因长期熬夜导致脑干出血5毫升,昏迷了15天。此事引发广泛关注。

吴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从事的工作月薪3万,每天早上7点起,到凌晨一两点才睡。

35岁程序员长期熬夜致脑干出血

公开报道称,吴先生是一位有8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4月23日晚,吴先生发长文讲述发病经过以及现状。

他表示,自己在ICU一共待了28天,后来又去康复医院待了70多天。回家后,自己一直在康复和锻炼,现在已经恢复约70%,“可能没有办法完全康复”。

生病前,吴先生在一家创业型公司上班,当面临裁员时,精神压力比较大。生病后,治疗共花费约50万元,现在基本上没了收入,“家庭经济压力也比较大,女儿还小,我在设法考虑回归社会挣钱”。

从瘫痪在床,到会走、走好路,吴先生用了四个月的时间。

吴先生最新发布的视频称,“身体情况基本上能像生病前的状态。每天坚持做运动,自己变得比以前更自信了。大家如果觉得累了,歇一歇”。

睡得晚和睡得少分别有什么危害?

吴先生在“鬼门关”走的这一趟,刺痛了无数“拿命搏”的打工人。

如果把人体比作充电池,睡得晚如同耗电到只剩一格才充电,还可能会过度充电;睡得少则像每次只充一点电。

无论是睡得少还是睡得晚,对身体都有不可逆的伤害。

睡得少

美国波士顿大学发表的一项研究称,睡眠在清理大脑有毒代谢物β-淀粉样蛋白过程中有关键作用,缺乏睡眠会导致大脑中这种蛋白堆积,增加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发表的一篇论文称,睡眠不足会增加热量摄入,而热量消耗几乎没变化,显著增加了内脏脂肪的堆积。

《英国医学杂志》发表过的一项研究指出,睡眠不足会造成免疫力下降以及代谢的改变,增加慢性病风险。

睡得晚

如果晚睡晚起,保证睡眠时间是不是对健康没有伤害?并不是。

晚睡不仅导致白天困倦、易疲乏等问题,还会使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表现为急躁、紧张、焦虑,甚至因晚睡引发生物钟紊乱、睡眠质量差或失眠。

这些问题可能进一步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身体代谢紊乱,增加代谢性疾病、精神疾病(抑郁症、焦虑症和酗酒等)、癌症等的发病风险。

即便能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晚睡对身体的伤害依然很大。美国西北大学和英国萨里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做过一项涉及43万人的大型研究发现:晚睡者患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神经系统疾病等病症的风险要高于早睡者;在6.5年的随访期内,晚睡者的早逝风险比早睡者高10%

最佳入睡时间有具体时段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即使在自主神经完全阻断的情况下,心率也会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发生变化。这意味着,该睡不睡或者睡眠不足,就是和正常的心脏功能“对着干”。

《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Digital Health)曾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者调查了英国生物库在2006年至2010年间招募的88026名参与者,在平均5.7年的随访期间,有3172名参与者患上了心血管疾病

调整了年龄、性别、睡眠时间、睡眠不规律(定义为不同的睡觉和起床时间)、自我报告的时间类型、吸烟状况、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血压等混杂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睡眠开始时间在午夜或更晚的人发病率最高;而睡眠时间在22点至22点59分的人发病率最低。

与22点至22点59分入睡的人相比,半夜或更晚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高出25%;23点至23点59分入睡的人风险高出12%;22点前入睡的风险高出24%。

如何获得对睡眠的“掌控感”?

晚睡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人是“主动熬夜”,有的人是“被迫失眠”。建议大家积极调整作息,而不是熬夜补觉,失眠硬扛。

充分考虑后果

熬夜前先想清楚,玩手机、追剧、聊天等是否值得你付出变丑、早衰、生病的代价。

将“自由活动时间”前置

很多人熬夜,是想为自己争取一点“私人时间”。

其实,我们可以把这段时间提前到白天,比如下班后到附近的公园发发呆、饭后拿出20分钟放空大脑等。

制定“睡前仪式感”

让睡觉变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一项任务,可以试着给睡觉增添一份仪式感。

比如,睡前1小时放下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换上舒适的睡衣,泡泡脚,让身体放松下来。然后,闭上眼睛,张开耳朵,用优雅的声音伴随入眠。

试着“倒空思绪”

如果你总是因为“想太多”而难以入睡,可以设置一个时限,允许自己今晚用10分钟思考这件事,时间一到就不再纠结。

你也可以在睡前把担忧记录下来,写下来的过程有助帮你厘清思路、获得掌控感;白天提高工作效率,下班后尽量减少脑力劳动。

培养见床就困的条件反射

告诉自己,床只用来睡觉,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如看手机、看书。可以先在沙发、客厅等区域活动,等真觉得累了再上床睡觉。

若躺了30分钟还是睡不着,可以离开床做一些有助放松的事情,等困了再躺回床上。通过反复训练,培养床和睡眠之间的条件反射。

睡眠尽量规律

成年人推荐的睡眠时长为7~8小时,6小时是底线,上限不超过9小时。入睡/起床的时间尽可能规律,哪怕是周末,也不宜太晚起床。

好好睡觉是善待自己的开始。调整作息后你会发现,不仅精力和体力有所改善,更不容易生病,还有助于赢得对生活的掌控感。

本文综合 新闻晨报 生命时报 新华社等

相关文章

  • 推动万能险回归保障本源

    作为兼具保障与投资功能的人身保险产品,万能险自面世以来便受到市场广泛关注。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万能型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聚焦突出问题,在产品设计、账户管理、资金运用、销售行为等方面提出系统性规范措施,意在推动万能险业务回归保障本源,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万能险是一种灵活缴

    2025-05-19 06:39:00
    0
  • 观·人物丨九岁小孩姐绣“针”功夫 这蜀绣DNA太强了

    6岁拿针9岁绣猫“蜀绣像画画一样好玩~~”你6岁时在干嘛?翻过记忆墙发现6岁的我还在河里逮螃蟹!而这位来自成都金牛区的“别人家的孩子”已经淡然自若地绣起“针”功夫。近日,因为成都“非遗种草计划”出炉,9岁的小紫益也火出了圈,手掌大的蜀绣作品“喵星人”活灵活现,深得网友喜爱。作为蜀绣技艺传承人的母亲罗

    2025-05-18 16:33:00
    0
  • 新冠阳性率明显上升!广西疾控紧急提醒→

    近期全国多地新冠阳性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5月16日#新冠感染又抬头#的话题登社交媒体热搜榜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广西疾控紧急提醒三类人要注意图片来源:微博热搜新冠阳性率攀升南方高于北方5月8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根据监测数据显示,3月31日—5月4日期间,

    2025-05-18 15:12:00
    0
  • 白茶出现这些现象,赶紧扔了吧!

    白茶,自古以来便被赋予了“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美誉,这不仅仅是一种时间的沉淀,更是自然与工艺巧妙结合下绽放的奇迹。随着时光的缓缓流逝,白茶仿佛在静默中修炼,逐渐展现出它独有的韵味与魅力。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浪潮和健康生活理念的普及,白茶如同一位被重新发现的隐士,其独特的后期转化价值渐渐映入大

    2025-05-10 16:54:00
    0
  • 《虚拟现实技术研发伦理指引》发布——防范伦理风险 指导健康发展

    光明日报北京5月9日电 记者杨舒从科技部获悉,针对目前已在社会上广泛应用的虚拟现实相关技术,近日,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人工智能伦理分委员会发布《虚拟现实技术研发伦理指引》,旨在指导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健康有序发展,防范虚拟现实技术研发与应用过程中的科技伦理风险。据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研发主要包括以下

    2025-05-10 06:26: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