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飘香三百载,天印贡茶映初心——茶农万文兴的致富之路

在贵州省镇远县天印村的群山之间,有一片传承了三百余年的古茶树林。这里的茶树历经明清两代风雨,依然枝繁叶茂,茶叶清香四溢。对于当地茶农文万兴来说,这些古茶树不仅是祖辈留下的珍贵财富,更是他人生奋斗的起点和支柱。从一名普通的茶农到天印贡茶的带头人,万文兴用二十年的坚守与创新,书写了一段关于茶、关于土地、关于梦想的动人故事。

“这古茶树从明清两代一直到现在,都是我们茶农的经济收入来源。”万文兴谈起古茶树时,眼中满是深情。这些茶树,像家里的菜园一样,采了一批又一批,却始终枝叶繁茂,取之不尽。三百多年来,当地百姓对古茶树的保护从未间断。在他们的观念里,茶树不仅是经济来源,更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

万文兴从小就在这片茶树林中长大。他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教导他:“茶树是祖宗留下的宝贝,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它。”从那时起,他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成年后,他接过父辈的担子,不仅继续守护古茶树,还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将传统茶产业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的道路。

“乡间小路走过的时候,把茶香留到小路上,后面的人闻到茶香就知道茶叶商人与他们的距离。”万文兴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茶香如何成为山间生活的记忆。而如今,这种“十里茶香”已经从山间小路飘向了全国乃至世界。

天印贡茶的名字,源于当地悠久的茶文化历史。相传明清时期,这里的茶叶曾作为贡品进献朝廷,因而得名“贡茶”。万文兴在继承传统制茶工艺的同时,不断改进技术,使天印贡茶以“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回甘持久”的优异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通过多次参选各类茶叶评比活动,天印贡茶逐渐声名远扬,成为当地茶产业的标杆品牌。消费者对天印贡茶的评价极高,许多老客户甚至表示:“喝过天印茶,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茶香。”

“茶是我们的支柱产业,也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追求。”万文兴说,二十年来,他几乎每天都在与茶打交道。从清晨采摘鲜叶,到深夜研究制茶工艺,他将全部心血倾注在这片绿叶上。

在他的带领下,天印贡茶不仅成为当地茶农的致富茶,更成为他们精神上的寄托。万文兴常说:“茶不仅是脱贫致富的好项目,更是我们与自然对话的方式。”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茶农认识到,只有用心呵护古茶树,才能让这份财富代代相传。

近年来,万文兴还积极引入现代化的茶叶加工技术,对厂房进行技改,提升产品质量。他深知,要想让天印贡茶走得更远,必须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

“家家有茶,有田埂茶、土埂茶、路间茶,到处都有茶。”在万文兴的家乡,茶不仅是经济作物,更是生活的希望。通过多年的努力,他带领当地茶农成立了合作社,将分散的茶农组织起来,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形成了规模化经营。

如今,天印贡茶已经带动了当地7家茶农企业的发展,每户茶农的收入都十分可观。万文兴自豪地说:“今年才做了十多天,干茶产量已经达到2000斤,接下来的产量还会更高,预计产值约60万元。”

“通过对外招商,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把我们天印贡茶做大做强。”万文兴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希望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媒体的宣传,将天印贡茶推向全国乃至世界市场,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土地上的茶文化。

在他看来,天印贡茶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成就,更是对祖辈传承的古茶树最好的回报。他相信,只要坚持品质至上,不断创新发展,天印贡茶一定会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让世界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魅力。(车逢路 申先锋|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

相关文章

  • 白茶出现这些现象,赶紧扔了吧!

    白茶,自古以来便被赋予了“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美誉,这不仅仅是一种时间的沉淀,更是自然与工艺巧妙结合下绽放的奇迹。随着时光的缓缓流逝,白茶仿佛在静默中修炼,逐渐展现出它独有的韵味与魅力。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浪潮和健康生活理念的普及,白茶如同一位被重新发现的隐士,其独特的后期转化价值渐渐映入大

    2025-05-10 16:54:00
    0
  • 街头“急救小摊”,教会2000余人“救命神技”

    每个周末的夜晚,成都市玉林西路的夜市中,一个特别的摊位总能引人注目:这里摆放着的不是商品,而是AED和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等教具;摊主在此“兜售”的,是免费却又“无价”的急救知识。摊主李春亮今年46岁,是一名退役军人。他考取急救导师证后,曾在社区和企业里科普急救常识。去年11月开始,李春亮把公益急救课

    2025-05-10 10:05:00
    0
  • 76岁老人0图纸0铁钉打造绝美木楼!网友:再世鲁班

    近日,这样一条视频火了:76岁的侗族老人不会画图纸、不用一颗铁钉仅凭布满老茧的双手和脑子里的“三维建模”就能造出一座总面积1200平方米的三层双塔式木楼视频里一位白胡子老人手持墨斗站在木块旁专注地弹线、测量评论区一片惊叹“这才是真正的非遗匠人!”“76岁正是闯的年纪!”“老祖宗的智慧太牛了!”这位被

    2025-05-04 16:57:00
    0
  • 76岁老人0图纸0铁钉造出1200平米绝美木楼!网友:再世鲁班

    近日,这样一条视频火了:76岁的侗族老人不会画图纸、不用一颗铁钉仅凭布满老茧的双手和脑子里的“三维建模”就能造出一座总面积1200平方米的三层双塔式木楼‍‍‍‌‍‍‌ 视频里一位白胡子老人手持墨斗站在木块旁专注地弹线、测量评论区一片惊叹“这才是真正的非遗匠人!”“76岁正是闯的年纪!”“老祖宗的智慧

    2025-05-04 09:03:00
    0
  • 四川新闻联播丨网红公路“理小路” 五一正式启游

    今天(26日),2025“理小路”春启环保公益行动在阿坝理县举行。这条享有川西“独库公路”美誉的理县至小金公路将于5月1日正式启游。本次行动围绕全域旅游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主题,将“理小路”沿途旖旎风光与公路市集、民族服饰T台秀、农特产品展销等多种元素有机融合,并邀请到自驾爱好者团队进

    2025-04-26 21:33: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