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记者 袁玉龙 实习生 刘睿
3月28日—29日,一场聚焦“新质生产力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媒体交流活动在三亚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与海南省外事办公室携手举办,来自蒙古、伊朗、印度尼西亚等11国的记者,在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与海南省外事办公室的组织下,汇聚于总台三亚南海传播基地,深度探寻中国前沿科技创新领域的“硬核突破”。

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外媒采访团走进“新质生产力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媒体交流活动。记者袁玉龙摄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引擎。为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故事,此次交流活动搭建起中外交流的桥梁。
活动期间,中外记者与中国前沿科技企业负责人及专家展开深度对话,共同体验最前沿的AI技术、智能机器人、视觉特效等技术场景。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特效制作团队之一的视效总监杨博,分享了东方美学在数字时代的创新历程。面对巴西247新闻网记者Guilherme Oblasser Paladino吉列尔梅·奥布拉瑟·帕拉迪诺关于AI在动画制作中应用的提问,杨博回应道,《哪吒》制作时利用AI提供快速参考,但创作核心仍由团队把控,AI只是工具,不会主导创作流程,其应用让工作更高效完整。

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外媒采访团走进“新质生产力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媒体交流活动。记者袁玉龙摄
一飞(海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褚天翼揭秘了中国无人机点亮世界夜空的奥秘。伊朗《德黑兰时报》记者Shahrokh Saei沙罗克·赛义询问大规模生产无人机对世界的益处,褚天翼表示,一方面通过完善供应链降低成本,为国内外创业者提供优质低价服务;另一方面积累经验并向友好合作伙伴传授,助力全球无人机产业发展。
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市场品牌经理钱晓宇介绍了中国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进程。随后,嘉宾和记者们来到户外草坪,与最新款绝影Lite3智能机器狗互动,沉浸式感受其多样化应用场景。



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外媒采访团走进“新质生产力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媒体交流活动。记者袁玉龙摄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家电视台记者、主播Danielle Griselle John丹尼埃尔·格里塞尔·约翰赞叹道:“这些无人机是很棒的创新,不仅能带来精彩表演,还可用于交通检查等,非常实用。中国在技术方面领先,若能合作,我们能学到很多,比如智能机器狗相关知识。”
斯洛文尼亚《劳动报》专栏记者Mojca Pisek莫伊察·皮舍克认为,智能机器人对众多行业和公共服务帮助巨大,能应用于危险场景,保障人类安全。
巴西247新闻网记者Guilherme Oblasser Paladino吉列尔梅·奥布拉瑟·帕拉迪诺也表示,中国在高精尖技术领域的投资,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和智能城市建设,对全球发展意义重大。
来自北马其顿《新马其顿报》记者Milko Zhivkovikj米尔科·日夫科维奇对机器狗是否会在日常生活中的推广应用比较感兴趣,以及是否会和欧洲国家开展合作,他说新质生产力是非常有趣的话题,一方面很多人会对科技产品担心和害怕,但他们也很好奇这种技术如何帮助他们,他倾向于有益的一面,告诉他们国家的这些科技产品的各项应用。
此次媒体交流活动,让外媒记者们亲身感受到中国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力量,也为世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生动样本。未来,海南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促进更多国际交流与合作,助力中国前沿科技成果走向世界,让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在全球引发更多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