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网购演出服之后集体退货:滥用退货权推高交易成本

近日,一起“集体退货”事件引发关注。2025年5月2日,据《第一现场》报道,一店主称沈阳一职业技术学校六十多名学生四月底集体网购衣服,但在参加完运动会后集体以“质量问题”为由退货退款,自己收到衣服后看到衣服上都有草,且学生们退款导致店铺被封,损失大概有8000元 。此事的后续是,商家坚决维权,校方则为此道歉并承诺承担相关费用,双方目前已经达成和解。

细审这起用后即退“白嫖党”事件的细节,可知存在着两大成因。其一,校方并非拨付足够的演出经费,学生与家长也不欲出这笔钱,于是师生就动了“先购买再退货”的心思,毕竟演出服的使用场景有“一次性着装”的性质;其二,目前电商平台的交易规则存在偏袒消费者一方的情况,诸如“七天无理由退货”“仅退款”“部分退款”“罚款补贴用户”“承担运费”等条款让商家叫苦不迭。

涉事师生以“质量问题”为由退款,而并非以普通的“七天无理由”退货,正是考虑到了法律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规定,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在此次事件中,裙子沾上了草屑与汗渍,明显影响二次销售,商家可以拒退,除非经营者与消费者另有约定。涉事师生选择以“质量问题”为由并联系平台介入处理,正是为了规避“商品完好”并将焦点转移到“质量问题”上来。

这起事件中的商家差点蒙受“8000元清洗费+10万封店”的巨大损失,在清洗费之外还额外承担了“质量问题”的不白之冤,如此显失公平与违背诚信原则的事态,让这起事件上了热搜。而在现实中,类似的“网购之后集体退货”“白嫖党”在电商行业尤其是服装领域并不少见。究其原因,不少网购平台多设置了方便消费者“无理由退货”甚至是“仅退款”的条款,让一些心术不正的消费者借机“白嫖”。

2023年6月,山西某大学学生在网店购买20件表演服并在活动结束后集体退货,商家怒斥“这就是你们教出来的当代大学生”;2024年6月,黑龙江某幼专学生在团体操后集体退货四百多条裙子,学校对涉事学生通报批评教育;2024年12月,山东菏泽一商家遭遇高校学生退回7件演出服,吊牌被摘除且裤腿满是污渍。这类事件一再出现且商家维权困难,也在反向促成市场的“自发调节”。

在平台方的强势规则下,商家要么选择忍气吞声,要么就从源头上与消费者“斗智斗勇”。坊间一直流传商家如何对付类似“白嫖党”的办法。比如说,有些商家提高客单价将成本摊在高素质买家头上,实现了另类的“此失彼补”;有些商家选择“超长发货周期”以维护现金流;有些商家不得不选择进行“二次销售”“循环利用”等不当行为以对冲高退货率带来的损失,售卖“山寨”“假货”也是类似的做法。

不难看出的是,商家的这些做法看似是对“白嫖党”的“斗智斗勇”,但却推高了所有人的交易成本,高素质消费者还不得不承担“白嫖党”带来的额外成本。表面上看这是市场的“自发调节”,但却形成了一种“向下沉沦”的恶性循环,拉低了全体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劣化了市场环境,可谓是多输局面。

事实上,类似“衣柜诈骗”“欺诈退货”(wardrobing)也是一个全球现象。以美国的情况而论,“衣柜诈骗”属于“最常见的退货欺诈类型之一”,美国业界对其的定性为“单方欺诈”(first-party fraud)。美国国家零售联合会(NRF)2023年的报告显示,全美零售业总成交额里有占比14.5%的退货,其中又有13.7%属于欺诈退货。在婚礼、宴会、演出等“一次性着装”的场合,“欺诈退货”也就更为多发。

为了应对欺诈退货,美国零售业制定了更为严格的退货条款,包括提高电商退货费、缩短退货期、调低退货金额,等等。零售商也各显神通搞出了一些防止欺诈退货的操作,比如以大数据标记高频退货者直接拉黑,在衣服里加入隐形防退货标签,只允许线下门店退货而提高退货成本,等等。也就是说围绕着“退货欺诈”,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某种猫鼠游戏的博弈格局,背后是市场的大手。

显然,这种“市场调节”的结果是增加各方的信任成本,推高所有人的交易成本,形成某种“双输好过单赢”的格局,尤其是让诚实交易、合法经营的交易方蒙受更多的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19条规定,消费者,“无理由退货”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利用无理由退货规则损害经营者与其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滥用退货权的做法,不仅不合理也不合法。然而遗憾的是,上述条例只对经营者违法规定了处罚条款,却没有规定消费者违法该如何处罚。

面对屡屡出现的“退货欺诈”行为,规则的完善更为重要。与其让交易成本提高、所有人尤其是高素质交易方受害,倒不如完善立法与修订规则,做到商家与消费者的权责对等,避免过度偏袒交易任何一方。最近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取消“仅退款”规则,正体现了规范退货权的趋势。否则的话,市场的“自发调节”恐怕只能让环境变得更差,损害各方利益。

王兢

责编 辛省志

相关文章

  • 德国汽车业人士:美关税政策人为造成市场不确定性

    欧盟与美国围绕关税问题的谈判当前仍在继续,德国汽车业对美国关税政策表示强烈担忧。业内人士指出,美国关税政策正在人为制造市场的不确定性,已导致汽车价格上涨,汽车市场萎缩。德国采埃孚集团董事 彼得·霍得曼:美国加征关税只会导致北美,尤其是美国的汽车整体更贵,而汽车价格上涨,销量就会减少。美国关税政策的主

    2025-07-12 16:16:00
    0
  • 半岛调查丨高额补贴+高温影响+旅游旺季=爆单了!不少外卖商家超负荷运转,半岛记者多方探访

    随着暑假的到来,青岛作为热门海滨旅游城市,迎来大批外地游客。旅游热潮不仅让城市的大街小巷热闹非凡,也带动了外卖行业的火爆发展。加之近期三大外卖平台补贴“大战”,青岛不少外卖商家出现了“爆单”情况。平台补贴+高温影响,青岛不少外卖商家爆单近日,外卖平台之间的补贴大战如火如荼,青岛地区也深受影响。这场补

    2025-07-11 19:08:00
    0
  •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研讨

    根据我省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安排,7月11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研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有关要求,深刻剖析典型案例,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切实增强自我革命的自觉性坚定性,确保学

    2025-07-11 18:53:00
    0
  • 4天23份“最后通牒”,一文梳理美国时隔3月又一轮极限施压

    近几天,特朗普政府向23国下“最后通牒”,威胁如果不在8月1日前答应美国的要求,就对他们施加高额关税。在接受美媒采访时,特朗普又说计划对几乎所有尚未加征关税的贸易伙伴征收15%或20%的统一关税。继4月对世界各国提出“对等关税”后,时隔3个月,“美国VS全世界”的场面又出现了。美国上轮极限施压成果寥

    2025-07-11 16:37:00
    0
  • 联合国:美国制裁联合国巴勒斯坦问题人权专家“不可接受”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发言人迪雅里克10日说,美国对联合国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人权状况特别报告员弗兰切丝卡·阿尔巴内塞实施制裁“不可接受”。迪雅里克在1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说,对联合国特别报告员实施制裁是一个“危险的先例”。会员国可以对联合国特别报告员的报告持不同意见,但联合国方面鼓励会员国与联合国人权机

    2025-07-11 06:43: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