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向全球“种草”了深圳图书馆北馆的智能立体书柜,令海外网友纷纷“破防”,称其为“霍格沃兹魔法图书馆中国分馆”。加拿大籍知名博主Christine 称赞道:“与加拿大的图书馆相比,能深刻感受到中国在自动化、机器人应用和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优势。”
事实上,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早已深入到深圳公共文化场所的方方面面,在带给市民和游客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勾勒出“未来之城”的现实模样。
“魔法图书馆”又又又升级啦

▲深圳图书馆北馆地下书库。资料图
踏入深圳图书馆北馆的地下空间,一座座高达20余米的钢铁巨构——智能立体书柜巍然屹立,全自动智慧分拣系统正以惊人的效率运转着,这便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地下无人智能立体书库。
近日,这座“魔法图书馆”又再度升级,其“AI馆员”布小智接入了DeepSeek-R1满血版。过去读者来图书馆找书可能还要在书架间仔细寻找,现在只需向“AI馆员”提问:“布小智,帮我找一下科幻小说。”十几秒得到答案的同时,“AI馆员”还会给出可“书海速借”的图书,读者一键点击,最快10分钟图书到手。“AI馆员”还可以根据每个人阅读习惯,智能推荐书籍。
书库系统与馆内垂直调阅系统无缝对接,“分拣机器人”“快递机器人”等智能助手穿梭于深图北馆的每一个角落,它们不仅是图书馆员的得力帮手,更成为深圳市民读者亲切的“图书馆伙伴”,为每一位访客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与惊喜。
“以前找书可能要花上不少时间,现在有了这些智能机器人,感觉就像有了私人图书管家一样方便。之前我还参加了深图的‘书海探底——智慧书库参观体验活动’,体验了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家住龙华区、经常来深图北馆借阅的市民邹女士兴奋地说道。同行的李先生则感慨:“深圳图书馆真是与时俱进,这种科技感满满的体验,让我对阅读有了全新的期待。”
AI翻译器助力传播东方美学
这两年,来深圳旅游的海外游客越来越多,在深圳各大文化场馆,也随处可见海外友人的身影。AI翻译器、SOON AI名片等作为重要的智能助手,在为外国游客提供贴心讲解的同时,也建起了一座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

▲AI翻译器能提供 实时翻译。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工作人员李晓瑜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参观该馆的外籍游客同比增加了约40%,尤其是小语种游客明显增多,这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前我们对一线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过英语接待培训,但是针对小语种,AI翻译设备就起到了极好的补充作用。”
这些“AI翻译”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导览层面,而是可以进行深度跨文化交流。
自开馆以来,深圳美术馆新馆经常举办国际性的艺术大展,国际来客和外籍观众的数量大大增加,他们对传统绘画格外感兴趣。客服李潇潇介绍,前段时间,一位来自荷兰的艺术家专程前来参观李可染大展,当他正对着一幅水墨画陷入沉思的时候,旁边的讲解人员适时地利用AI翻译机为他普及了中国水墨画的独特技法和美学观念。
深圳不仅有“魔法图书馆”,《哈利·波特》里随时可以得知他人位置的“活点地图”也即将成为现实。深圳音乐厅的SOON AI名片是一张超薄的金属卡片,能提供138种语言实时翻译,使观众快速了解场馆和演出信息。未来,结合其AI雷达功能,SOON AI名片可以追踪观众行为数据(如停留时长、互动偏好),精准推送演出推荐及配套服务信息,并解锁更多的智能应用。
去年底,位于深圳光明科学城核心的全球首家数字文明创新科技馆——深圳科技馆(新馆)顺利竣工,将于今年向公众开放。在这艘“星云飞船”里,你可以感受到科技时代的强劲脉搏。
深圳晚报记者 马君桐 杨慧 赵伟君 陈仪衡
实习编辑 唐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