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历史悠久,素有“地上文物看山西”的美誉。山西博物院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其中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许多几千年前的文物,往往兼具艺术审美与精巧构思于一体,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精妙智慧。

据山西博物院志愿讲解员贺晋辉介绍,虎形灶出土于山西太原的赵卿墓。“这四节烟筒,它们可以套插在这个灶的后部,一方面可以走烟,另一方面促进空气流动,使火力更加旺盛。内部还另有机关,在灶口的内壁有一些小的凸齿,古人设计好的,它是用来挂膛泥的。挂膛泥,一方面可以集中热量,节省柴薪,另一方面对灶体也起一个保护的作用。”

晋公盘是晋文公送给女儿的一份独特嫁妆,呈现了我国春秋时期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水平,也体现了父亲对女儿的浓浓亲情。

山西青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晋公盘是晋文公重耳为女儿做的一件嫁妆,盘里有19个圆雕的动物和17个浮雕的动物。“这些圆雕的动物中间有水鸟、有鱼、有乌龟、有蟾蜍,盘是用来承接废水的,当水从上面倾泻而下,这些小动物圆雕的,是能够原地360°旋转的,这是非常巧妙的一个铸造的工艺。这件晋公盘距我们2600余年,也体现了当时铸造工艺的一个巅峰的技艺,也是晋国国力强盛的象征。”贺晋辉说。

在山西青铜博物馆,还有一件两千多年前的晋国“硬核”玩具备受关注。刖人守囿车因为其造型精美,机关精巧,展现了晋国的高超青铜制造水平。

“刖人守囿车出土于闻喜县上郭墓地,车子虽小,上面有15处部件可以灵活地转动,比如6个轮子,车厢上的4只小鸟,吹一口气,原地就能做360°的旋转,而且车厢后的车门可以开合,还有门栓可以滑动。这件小车的车厢后面,站立着一个刖人。刖是古代的酷刑,砍去人的左脚或者双脚,这个小人的左脚就被砍去了,他拄着一个拐杖站立在车门的后面。这件刖人守囿车铸造精巧,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刑法制度的实证。”贺晋辉说。
|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