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贺静
4月8日7时30分,湖南湘江新区博才西江小学的操场已跃动着晨练身影。针对家长通勤与到校时间冲突问题,该校创新实施"早到晨练"管理机制,将校门开放前20分钟转化为教育实践新场景。

从“管理难点”到“教育亮点”
双职工家庭刘女士曾为上班到岗时间与学校开校门时间冲突而焦虑,如今看着孩子在盛威校长带领下晨跑的身影终于安心。该校组建由盛威校长牵头、5名住校体育教师轮值的晨练专班,晴天慢跑雨天八段锦,20分钟晨练既解决"校门等待"难题,又形成特色教育场景。“盛校长和老师们带着孩子锻炼的画面,比任何承诺都让我安心。”刘女士说。

把"分外事"变成"分内功"
学校在确保不增加教师负担的前提下,将晨练纳入"红领巾争章"评价体系,依托智慧教育系统实现动态管理。教师通过手机端3秒完成人脸识别赋分,单次最多可同步记录14名学生晨练数据。同步建立高年级学生督导员轮值制度,通过佩戴督导袖章、登记考勤等方式参与管理,既提升活动组织效率,又培养学生责任意识,让晨练从"被动安排"转化为"主动成长"。

以“身影”诠释“身教”
无论寒暑易节,盛威校长和晨练老师们从不缺席。他带着孩子们跑步时常说:"人生就像马拉松,不在于瞬间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雨天操场上的八段锦教学,更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流动课堂。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不仅强健了体魄,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学生自律、坚韧的品格。
当第一缕晨光掠过校门,操场上的运动轨迹已编织成教育治理的创新密码。博才西江小学的探索表明,基层教育创新不在宏大叙事,而在于把家长的"烦心事"转化为"暖心事",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回应"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时代命题。这种"运动鞋精神",正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最动人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