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周报(第182期)|2025年全国碳市场工作时间线已公布;两部委发文:煤电低碳化改造后度电碳排放应降低10%-2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 实习生刘宇博

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

1、2025年全国碳市场工作时间线已公布

生态环境部4月15日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工作主要包含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制定、数据质量管理、配额分配与清缴等有关工作。文件提出对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年度直接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单位,应当列入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并指出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应于2025年10月31日前公布,2024年度配额核定工作应于2025年9月30日前完成,碳排放配额发放工作于10月20日前完成。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生态环境部明确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高排放行业的碳排放配额发放时间表,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履约路径与应对节奏,企业可据此提前筹划年度碳排放与交易策略,有序推进低碳技术改造与生产优化。

2、两部委发文:煤电低碳化改造后度电碳排放应降低10%—20%

4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推动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在创新技术应用方面因地制宜采用零碳低碳燃料掺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煤电与新能源耦合等技术,提升机组清洁降碳技术水平。该方案明确了清洁降碳技术要求,提出新建机组应预留低碳化改造条件,鼓励具备条件的实施低碳化建设。新一代煤电试点示范机组采用降碳措施后,度电碳排放水平应较2024年同类型机组降低10%—20%。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支撑“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为科学合理地用好各类调节资源,起到积极推进作用。煤电企业应抓住政策机遇,加快升级改造,实现绿色转型与经济效益双赢。

3、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会见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主席

4月1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京会见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主席、巴西总统府民事办公室副主任安德烈。

黄润秋强调,当前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更大挑战和不确定性,要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以及各自能力原则,落实发达国家出资义务,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合作,推进发展中国家公正转型。安德烈高度赞赏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取得的明显成效,希望中方继续发挥全球气候治理的引领者作用,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取得积极成果,为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注入更多确定性和前进动力。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前气候治理面临挑战,不仅要推动技术、资金与政策的落地,更要重建国际合作的基本共识。

4、国家能源局:3月核发绿证1.74亿个 同比增长9.39倍

4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3月全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交易数据。2025年3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1.74亿个,同比增长9.39倍,其中可交易绿证1.44亿个,占比82.26%,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7.07万个,本期核发2025年2月可再生能源电量对应绿证1.60亿个,占比91.66%。2025年1-3月,国家能源局共计核发绿证6.62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4.56亿个。截至2025年3月,全国累计核发绿证56.17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38.35亿个。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持续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绿证市场化流通机制不断优化,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在绿电采购与履约方面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

1、上海:推动重点产品国家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

近日,《上海市促进检验检测认证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发布。文件要求推动重点产品国家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率先在钢铁、电机等行业编制国际通行的碳足迹认证规则,完成20个与国际接轨的产品碳标识认证配套技术文件,推动形成30个产品碳标识认证试点应用示范。推动金融机构,以及钢铁、化工、建材、电子、快消品等领域链主企业,加大碳标识等涉碳类认证结果采信力度。开展绿色产品认证评价技术研发,在农业、建材、交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推动绿色产品认证应用。鼓励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提升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相关技术服务能力,拓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业务。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未来,上海需进一步完善碳足迹数据库与认证机构监管机制,确保试点应用示范成果在更广泛产业链中推广。与此同时,上海也可强化与欧盟等国际市场在碳标识互认方面的合作,降低出口企业合规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

2、四川:到2027年风光装机规模达45GW

4月18日,四川省经信厅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规划,到2027年,全省新能源产业链营业收入目标超过5000亿元,力争达到6000亿元,光伏、风电装机规模将达4500万千瓦。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随着国家“双碳”战略和能源安全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光伏、风电、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四川作为全国新能源产业大省正充分发挥产业规模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强化区域协同联动,巩固提升发展质效,推动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高质量发展。

1、苹果公司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5年基准已减少60%以上

4月17日,苹果CEO库克在微博发文,公布了Apple 2030目标(未来五年内,整体碳足迹实现碳中和)取得重要进展:公司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5年基准已减少60%以上。库克称,“我们使用的再生材料和可再生能源也达到了历史新高。”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苹果的Apple 2030计划旨在实现公司运营的全面碳中和,并推动整个供应链的环保转型。通过采用低碳能源、提高材料回收率、减少直接排放和碳清除等措施,苹果正朝着更加绿色、环保的未来迈进。

2、《住宅全装修工程碳排放计算标准》5月1日正式施行

近日,由全装联(北京)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友绿(北京)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编的《住宅全装修工程碳排放计算标准》经全联房地产商会标准委员会组织审查批准为团体标准,自2025年5月1日起实施。该文件是行业首部针对建筑全装修工程的碳排放计算标准,旨在规范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碳排放计算方法,帮助项目装饰装修工程的碳排放预算、核算。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国的住房政策已从“量”向“质”转变,全装修碳排放计算标准的实施,将为绿色建筑提供统一核算工具,助力房地产行业在“双碳”背景下实现高质量交付。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 碳中和周报(第182期)|2025年全国碳市场工作时间线已公布;两部委发文:煤电低碳化改造后度电碳排放应降低10%-2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 实习生刘宇博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1、2025年全国碳市场工作时间线已公布生态环境部4月15日发布《关于

    2025-04-21 20:09:00
    0
  • 中国外贸逆势突围,底气从这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迟雨第137届广交会一期展览于4月19日落下帷募。首期以“先进制造”为主题,集中展出了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智能家电、机器人、消费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产品更是备受境外采购商瞩目,成为展会焦点。其中,广州交易团共有923家企业参展,第一期参展企业成绩亮眼,累计意向成

    2025-04-21 11:56:00
    0
  • 李家超将率团访问浙江

    编辑 | 李岩“大湾区之声”消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将于4月22日率团访问浙江,出席在杭州举行的浙港高层会晤暨浙港合作会议第一次会议和在宁波举行的投资香港推介大会——浙江(宁波)专场暨甬港经济合作论坛。△李家超(资料图)李家超表示,浙港两地一直往来频繁,在经贸、文化及青年交流保持紧密联系,在国家

    2025-04-20 13:33:00
    0
  • 大批泰国人抵沪!这个景点意外翻红,迪士尼一车都是泰语!上海还有大招邀约全球

    有没有发现最近上海含“泰”量飙升韩国人之后泰国人又扎堆来上海了不少网友反映现在走在上海街头,左耳韩语、右耳泰语“在迪士尼玩热力追踪,一车除了我都是泰国人”“去新天地,耳边一团一团的路过飘来泰语”北外滩小巨蛋、天安千树泰国人有自己的独家私藏一个工作日的中午,记者来到北外滩滨江绿地,一走进靠近著名景点“

    2025-04-19 21:18:00
    0
  • 联合国工发组织:美国滥施关税的做法是错误的

    来源:新华社新华社维也纳4月18日电(记者孟凡宇 于涛)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发组织)18日在其网站上发表文章说,美方滥施关税的做法是错误的,将对世界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带来巨大风险,削弱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充分参与全球贸易的潜力,抵消这些国家工业现代化和经济多元化努力。文章指出,加征关税将推高工

    2025-04-19 08:13: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