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零添加”具体指的啥?(健谈)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闻背景

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这一新标准引发网友热议。

当“零添加”退场,我们该如何挑选健康食品?与其被营销话术牵着走,不如学会看食品标签——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才是食品真正的“身份证”。

花了高价钱,买了“0添加”,谁知“0添加”,居然是商标!这样的坑,您踩中过吗?

在许多人朴素的认知里,“零添加”“不添加”是“更天然”“更健康”的代名词,不少消费者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价格。但是细细一想,所谓的“零添加”具体指不添加什么呢?

在现实中,许多标榜“零添加”的食品,暗藏不少玄机:某款果汁宣称“不添加蔗糖”,但水果中天然含有果糖、葡萄糖等糖分,总含糖量甚至可能高于普通饮料;某款面包标榜“无防腐剂”,实际上是靠高盐高糖实现防腐,对健康的风险反而可能更大;某款牛奶突出标注“零防腐剂”,其实牛奶产品本就禁止添加食品防腐剂,如此宣传相当于炮制虚假卖点……“零添加”具体指啥,最终解释权都在商家。这样的文字游戏不仅极易误导消费选择,还污名化了食品添加剂,催生“没有添加剂=更安全”的认知误区,让食品行业陷入“伪健康”的恶性竞争。

此次食品安全新国标出台,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零添加”“不添加”,可谓正逢其时。及时打碎“零添加”的虚假健康滤镜,有助于让消费者正确了解食品标签信息,更科学、更自主地选择食品。

实际上,无论是从科学角度,还是从现实角度看,“零添加”都不严谨,也经不起推敲——即使宣称的“零添加”表述真实,也只是对生产过程的描述,与最终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况且,真的“零添加”食品未必更安全——有的“零添加”食品由于缺乏防腐剂,微生物污染风险更高,反而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有人问了,为啥预包装食品要添加食品添加剂?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这已是食品业界的共识。对大多数加工食品来说,如果不加入适量的食品添加剂,几乎无法生产。使用食品添加剂只要合法合规,可以保障食品安全、提升食品品质。例如,防腐剂能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保质期;抗氧化剂可防止油脂酸败,保持食品风味;增稠剂能让酸奶、果酱等有合适的质地;甜味剂可在减少蔗糖使用的同时满足甜味需求;营养强化剂可弥补食品在正常加工、储存时造成的营养素损失……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改善食品品质、增加色香味的必要手段,帮助各地的美食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还有人担心,食品添加剂到底有没有毒性?长期吃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吗?

对此,早有专家介绍,我国开展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时,已经考虑不同年龄、地区、性别的人群一天吃多种食品且长期食用的情况;在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毒理学方面也考虑了“长期”的问题,这里的“长期”是以“终生”“每天”的长度和强度来衡量,作为制定标准的科学依据,因此只要按标准使用,就是安全的。

当“零添加”退场,我们该如何挑选健康食品?与其被营销话术牵着走,不如学会看食品标签——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才是食品真正的“身份证”。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学会做“聪明的买家”,购物时多扫一眼致敏物质提示,多算一算营养成分表中的糖盐含量,就能轻松解读出食物的健康密码。

当食品标签回归事实陈述,当添加剂不再被污名化,当每个消费者都能读懂标签背后的科学密码,我们离“吃得安心”的目标就更近了一步,您说是吗?(王美华)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4月11日第09版)

相关文章

  • 创新供给繁荣餐饮消费

    要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餐饮企业既要创新产品和服务,积极拓展消费场景,也要在精细化运营中锻造核心竞争力。自“苏超”开赛以来,赛事热度持续攀升,地方美食也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南京队主场对战无锡队时,盐水鸭菜品套餐订单量较前一周增长58%;扬州队对阵泰州队时,冶春茶社的早茶师傅

    2025-07-07 07:30:00
    0
  • 超120万台产品被召回 问题充电宝快递不收咋处理 还能用吗?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近期,罗马仕、安克创新等品牌相继召回多款产品,召回产品超过120万台,民航局也发布紧急通知,禁止旅客携带无CCC认证标识以及被召回型号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随着召回事件的发酵,多家快递公司开始拒收充电宝,消费者手里的召回产品遭遇退换物流难题。对此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在电

    2025-07-06 16:04:00
    0
  • 选择旅居养老产品须谨慎

    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发布一批检察机关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典型案例,揭示非法集资的犯罪手段和风险危害,引导社会公众增强防范意识。其中一起案例显示,不法分子打着“养老金融”旗号,以提供养老公寓、旅居基地为噱头进行非法集资,金额超50亿元,应引起消费者警觉。随着银发经济蓬勃发展,旅居养老作为一种养老新方式,满足

    2025-07-03 07:10:00
    0
  • 厦门市消保委发布盲盒盲卡类消费提示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王青 记者张文章)近期,盲盒、盲卡类商品以其独特的“盲抽”模式,迅速风靡市场,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6月25日,福建省厦门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盲盒、盲卡类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量力而行,切勿因“收藏情结”或“社交跟风”而高价购

    2025-06-28 06:48:00
    0
  • 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是真是假?|谣言终结站

    ——怎么吃水果更健康?甜且含糖量高的水果:无花果、芒果、菠萝等,含糖量为10%~14%;鲜红的软柿子、鲜枣、荔枝、石榴、榴莲、香蕉、菠萝蜜、甘蔗等,含糖量高于15%。不甜但含糖量高的水果:人参果、百香果、山楂等。甜但含糖量不高的水果:西瓜、草莓、木瓜、杨梅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健

    2025-06-25 08:56: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