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之约,春风为媒;英才之志,山海可越。
近日,“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成都站)上,广东,这片充满机遇与活力的热土,向广大高校毕业生、有志青年伸出橄榄枝,以满腔热情呼唤八方俊才。

吴东俊 摄
超200家用人单位提供超1.8万个优质岗位,活动收到简历1.83万份,4000多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一串串数字,串联起广东与英才之间的“双向奔赴”,体现了广东作为就业大省为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稳定全国就业大局的担当。
“人才嘉年华”反响热烈
4月26日一早,招聘活动还没正式启动,场馆外已经陆续有求职者前来等待。工作人员在场馆门口引导秩序,核对入场信息,场面井然有序而又充满活力。
今年,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号角,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环境、最强的支撑,吸引英才,留住英才,成就英才。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对许多求职者来说,来到成都站现场,是来寻找人生更多的可能。
活动招聘区分为现代产业、医药医疗、教育、实习岗位四大板块,汇聚比亚迪、宝钢、巴斯夫、格力、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204家招聘单位,提供优质岗位18519个,提供涵盖技术研发、智能制造、教育科研等多领域岗位。此外,腾讯领衔开放了1万个实习岗,形成人才供需对接的立体化服务矩阵。
从薪酬福利看,此次招聘活动待遇普遍向好,其中10万-20万元年薪岗位超5000个,20万-50万元年薪岗位超7000个,50万-100万元年薪岗位超900个,100万元以上年薪岗位超100个。
活动现场“科技感”拉满,一个戴着工作证的黑银配色机器人格外吸睛——这款名为“伯乐”(Bolent)的智能交互机器人,能够实时分析应聘者背景实现精准岗位匹配。在“伯乐”的协助下,求职者应聘更加得心应手。活动现场还设置职业指导专区,提供简历优化、AI职业形象照拍摄等一站式服务。

智能交互机器人。吴东俊 摄
更令人感到惊喜的是,这不仅仅是一次招聘活动,更是一场集城市宣介、产业展示、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人才嘉年华。
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的十五运会吉祥物萌翻全场、蚝壳画引人驻足、集章打卡兑换礼物……活动现场规划“向海启航”“碧海蓝图”“职达深蓝”“川粤山海”四大主题区,生动展示广东文创、美食、非遗等内容,让求职者沉浸式体验广东文化和发展潜力。

魏钰 摄
真心实意“引凤归巢”
为深入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广东向广大英才投送五“有”三“好”政策包——
五“有”即就业有补贴、创业有扶持、创新有资助、求职有住所、落户有补助,帮助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三“好”即博士后福利好、急需紧缺人才待遇好、高层次人才服务好,支持高层次人才来粤就业。
成都站活动现场,不乏湛江学子的身影。他们心怀热望,渴望回乡就业,而湛江正值广纳贤才、机遇涌动的黄金时期。
“我是湛江人,今天专门从重庆赶过来!”重庆大学学生罗沁阳一到会场,便被热烈的氛围所感染,“现场企业很多,岗位丰富,条件也很优越,我也希望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

重庆大学学生罗沁阳顺利拿到“offer”。魏钰 摄
“我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始终希望能为建设湛江贡献一份力量。”罗沁阳动情地说,早在应聘前,她就通过公众号深入了解过企业信息。当天,她顺利拿到了“offer”,脸上洋溢着难掩的喜悦与期待。
四川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生揭敏文同样来自湛江,这次他的求职目标是广东医科大学。“我了解到湛江是一个农业大市,关于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实际上大有可为。”揭敏文了解到,不少在外求学的湛江硕博学子,都有建设家乡的强烈意愿。
“粤聚英才”是最热情的邀请,“粤见未来”是最郑重的承诺。
湛江以开放包容之姿,精准回应青年关切,全力用真心实意,赢得青年的心之所向。
眼下,湛江深入实施“菁英托举”计划,落实就业补贴、创业扶持等优惠政策。湛江提供最高300万元的领军人才补贴、最高70万元的生活补贴以及就业、购房、项目扶持、创业支持、出行畅游、文旅体验和29项人才卡服务等十项政策“福袋”,让英才得以轻装上阵、大展身手。
归来,不只是为了团圆,更是为了与家乡共赴更好的未来。
“雁南飞”破译引才密码
南粤的天空,属于每一只渴望飞翔的雁。
“今天在现场拿到湛江的offer,心情特别激动!我从小向往大海,今天是属于我的吉祥日子!”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吉日为布现场拿到湛江市高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offer”,语气难掩激动。此前,他通过之前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了解到广东,很期待接下来能够融入湛江,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

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吉日为布现场拿到“offer”。湛江日报郎树臣 摄
爱人已到湛江工作、“为爱奔赴”的清华大学博士后刘思彤坦言,这次赶来招聘活动,投递了岭南师范学院的教学科研岗,已经初步达成意向。她觉得广东和湛江的引才宣传特别实在:“没有空话套话,都是干货——比如人才补贴细则、住房政策、职业发展通道,这些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都讲得明明白白。”

清华大学博士后刘思彤。湛江日报郎树臣 摄
“湛江比较宜居,进可拼搏、退可生活。湛江政府和高校对人才的补贴措施做得特别好,比如说湛江对A类、B类人才进行认定,A类人才可以1元入住人才公寓,这对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好的优惠政策。”刘思彤说。
南粤广阔天地,接得住每一只翱翔的雁。此次招聘活动,打通了青年人才“从校园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
数据不语,却见证热度如潮。
本次招聘会网上预约人数超1.2万人,现场参与求职人数超1.5万人次,直播带岗参与人数1.28万人次。据统计,共有47所学校学生参与应聘,其中预约和应聘人数较多的学校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共收到简历1.83万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4000多人。
双向奔赴才有意义,惺惺相惜才有价值。这里既有“热辣滚烫”的机会,也有“温柔以待”的归宿。
“我很喜欢湛江,希望能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招聘会现场,丰富的岗位和优厚的条件给毕业于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邓薇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广东,有企业寻觅千里良才的迫切,也有学子把握风口的热望。一场关乎青春与梦想的“双向奔赴”,正在南粤大地上激荡出澎湃回响。
书写干事创业新篇章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北部湾城市群、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交汇处,湛江,这座向海而兴的机遇之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湛江正着力打造绿色钢铁、绿色石化、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蓝色海洋经济“四绿一蓝”支柱产业;高标准推进大型产业集聚区、临港经济区等重大平台建设,为各路英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这片红土地上,创业热潮涌动,创新力量澎湃。

美丽金沙湾。罗锦屏 摄
2024年,湛江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逾40亿元,排名粤东西北第一,国家高新区、“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546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4家省重点实验室构建起“产学研用”的优良生态。
眼下,湛江明确抓经济、抓民生、抓环境、抓作风的主攻方向,加快打造产业湛江、生态湛江、平安湛江、鲜美湛江、文明湛江、幸福湛江。
其中,“产业湛江”是引擎,更是底气——
依托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廉江核电、中海油等重大项目,强化延链补链强链。
聚力推动海洋渔业及水产品加工业、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发展“鲜美”文旅业态,打造“海上新湛江”。
把应用型科技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AI渗透之城”和“边缘AI应用产业之城”。
完善定期举办招商活动机制,招引一批头部企业、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
此次招聘岗位涵盖人工智能、软件与互联网、生物医药与健康等重点产业,搭建起政校企同频共振、供需高效适配的优质对接平台。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既拓宽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也为湛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活力。
如今,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走进广东、来到湛江开启人生奋斗之旅。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活力的热土上,他们讲述着“粤聚英才,粤见未来”的精彩故事。
南方+记者 林露 陈思亮
【作者】 林露;陈思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