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行”科研导师引领,南大探索超常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科研是不断探索未知、发现新知的旅程。为系统化推进早期科研训练,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于2024年12月启动了“励行”科研导师计划,邀聘来自全校部分理工科学院的11名优秀教师担任首批“励行”科研导师,为一年级本科生开设小班化的项目制课程,引领低年级本科生开启科研逐梦之旅。快半年的时间过去,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记者应邀对导师和学生们进行了回访。

第一节课,他们授课内容就“不走寻常路”

第一课上,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赵劲和同学们聊起了“答案”。“科研课题通常没有标准答案,但有许多答案,不同解决方案。我将借鉴真实科研团队的管理经验,将学生们的课程安排与实际科研生态更好地对接。”

本科生罗嘉恒在匡亚明学院学习的是计算机方向,但在这次的“励行”科研导师计划中,他却“任性”选择了研究方向为材料物理的教授袁洪涛作为自己的“励行”导师。面对这样一位跨学科的学生,袁洪涛表现出了十足的耐心,并且鼓励罗嘉恒,坚持跨学科学习,锻炼磨练自己,以后会有更大的收获。

“第一节课上,袁老师没有讲授太多的专业知识,而是花了很长时间给我们讲故事。讲了那些本科时期在他组里的那些学长学姐们,他们是如何挑战自己的,是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的。故事总是最能启发人心的。听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袁老师给我们每个人都上了一门最宝贵的规划课。”罗嘉恒告诉记者,袁老师还带着同学们参观了现工院微纳电子器件光刻工艺的实验室,让大家切实体验科研的生活,“这些都是相当宝贵的经历,让刚上大一的我,对匡院的归属感更强了。”

打通学科壁垒,让学生提前进入科研状态

为什么要收一个跨学科的学生?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袁洪涛教授表示,“陪伴式成长”与“设置明确目标”是理工科项目制课程有效运行的关键。他通过将研究生水平的课题适当下沉,指导本科生提前进入科研状态,并成功完成具有发表潜力的研究成果。“要让学生知道‘今天来做什么’,避免无效等待,从而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袁洪涛说。

从量子力学到神经科学,从人工智能到材料化学,记者注意到,首批11位“励行”科研导师在授课时充分打通了理工学科之间的壁垒,提供了“前沿可感知、路径可选择”的早期科研体验。

“首批‘励行’科研导师都来自理工医科院系,有着副教授以上职称,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前沿的科研视野和卓越的学术影响力。期待他们今后能够带着本科生更好地进行科研兴趣探索。”南京大学本科生院院长、新生学院执行院长、匡亚明学院院长王骏介绍,“励行”科研导师制度,旨在通过与科研导师的互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化学、数学、天文、生物、计算机等理工科的浓厚兴趣。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明确适合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学术或职业道路。

人文课程也将加入,让创新的火花自然迸发

这种“项目制”课程的方式,南大也在不断探索和升级。王骏认为,项目制课程的核心不只是更换一种教学形式,而是用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牵引学生完成一场完整的知识建构和能力训练。首批“励行”科研导师,数学学院副院长吴婷教授认为,在一年级实施项目制课程,让学生对各学科方向的了解更加充分,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将学习方法指导和科学兴趣的激发融为一体,既起到了科研导师的作用,也解决了新生导师的导学问题。

记者了解到,匡亚明学院还计划将人文课程逐步纳入项目制课程中实施。文学院刘超教授提出,以“科学想象力”为主题的人文课程可与AIGC、诗歌创作等跨媒介形式相结合,通过模块化学习和团队合作,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艺术审美与科学素养的融合能力。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党委书记周媛期待,“励行 ”导师能够引领学生不断探索,发挥最大的科研潜力。周媛表示,学院将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聚力探索和供给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沿模式,特别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学科引导与高年级学生的科研实践,优化项目制课程的组织和评价模式,通过学科交叉、文理融合的课程内容整合,并不断拓展国际科考、国内院所的科研训练项目,为学生提供更系统、更全面的培养路径,让创新的火花自然迸发,探索超常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盛媛媛

相关文章

  • 炸裂!“特权公主”董袭莹的8年医学神话,让全网破防?!

    最近医疗圈发生了一件大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就是中日友好医院的肖医生被妻子实名举报婚内出轨、滥用职权,甚至在手术台上抛下患者不管,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原本以为只是职场桃色事件,没想到顺着藤蔓竟摸到了医学教育体系的 "暗门",涉事的董某不仅是协和 "4+4" 项目的争议毕业生,背后这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

    2025-05-02 22:01:00
    0
  • “励行”科研导师引领,南大探索超常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科研是不断探索未知、发现新知的旅程。为系统化推进早期科研训练,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于2024年12月启动了“励行”科研导师计划,邀聘来自全校部分理工科学院的11名优秀教师担任首批“励行”科研导师,为一年级本科生开设小班化的项目制课程,引领低年级本科生开启科研逐梦之旅。快

    2025-05-02 17:40:00
    0
  • 中方县:荆坪古村提质改造项目加速推进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码头主体结构工程已完成,现在进行装饰装修部分,主要是石材铺贴,然后还有绿化和水电安装。”4月29日,中方县中方镇荆坪古村施工现场一片繁忙,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江华说,预计5月底石材铺贴可全部完成。除古建筑修缮外,基础设施升级也在同步推进。道路改造方面,拓宽并重新铺设了主要街巷的石板路,

    2025-05-01 20:58:00
    0
  • 看懂AI“树洞”背后的情感需求

    来源:【中国教育报】近年来“心灵树洞”颇受年轻人的喜爱,许多学生都热衷把心里话说给“树洞”、写给“树洞”。有了“树洞”,很多同学找到了情绪宣泄的窗口,寻找到一个可以大胆展示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小世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I)的愈发强大,AI不仅成为了人们在数智时代的得力助手,AI“树洞”也成为年轻

    2025-04-30 15:16:00
    0
  • 年纪轻轻的,怎么就爱上了观鸟?

    上海作为全球最“拥挤”的候鸟通道,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上的重要栖息地和补给站,拥有丰富的候鸟和留鸟资源,可谓是一座世界级的鸟类之矿。在上海,“观鸟”被人们称为“打鸟”,在上海有着不错的群众基础。在滨江滩涂、公园绿地,常常会有一群人或背着长枪短炮、或举着望远镜,一蹲就是半天。近年来,爱上观鸟的人

    2025-04-30 15:01: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