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是怎么来的?科研人员尝试破解 | 新华社

【来源:中科院之声】

“人类意识”被认为是科学前沿的未解难题之一,DNA双螺旋结构和中心法则提出者认为“屏状核是意识产生的关键区域”。近期,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牵头的团队发现,猕猴与啮齿类动物屏状核的结构、细胞类型和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一成果为理解人类意识产生的进化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屏状核是位于大脑中的一层薄片状灰质结构。团队研究表明,猕猴屏状核与小脑外所有皮层脑区和皮层下核团相连,是大脑的连接中枢,并且屏状核内部在前后轴方向存在广泛联系,为灵长类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多模态信息整合的基础。

通过空间转录组技术,研究团队成功破解猕猴屏状核的边界“密码”。猕猴屏状核具有显著不同于周围脑区的特殊标记基因,如SYNPR、NR4A2、NTNG2等,可用来精准勾勒出屏状核的物理边界。在屏状核腹内侧,团队发现了一个全新区域RBC,该区域富含CPLX3、SULF1、CABP7等独特基因,将屏状核与周边脑区背侧内嗅核隔开。猕猴屏状核这些结构与啮齿类动物的屏状核明显不同,这为理解意识的进化机制提供了线索。

猕猴屏状核精准边界确定及特征基因分子指纹。(A)猕猴屏状核与周围组织的特征性基因表达;(B)猕猴屏状核与其周围组织的边界示意图;(C)猕猴屏状核特异性基因表达谱

据介绍,团队绘制了猕猴屏状核各细胞类型的精细空间分布特征,并且与屏状核神经元投射信息相结合,发现屏状核不同区域在兴奋性神经元的组成比例上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同一个屏状核局部区域连接的皮层和皮层下核团经常具有类似的功能

此外,团队将猕猴屏状核中富集的GNB4神经元与小鼠相应类型神经元进行了精细比较,发现在猕猴屏状核中呈区域特异性分布的GNB4神经元为猕猴特有的细胞类型。这表明,在进化过程中,猕猴屏状核演化出了灵长类特异的细胞类型,分布在屏状核内特定区域,参与特定的大脑功能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颖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 意识是怎么来的?科研人员尝试破解 | 新华社

    【来源:中科院之声】“人类意识”被认为是科学前沿的未解难题之一,DNA双螺旋结构和中心法则提出者认为“屏状核是意识产生的关键区域”。近期,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牵头的团队发现,猕猴与啮齿类动物屏状核的结构、细胞类型和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成果为理解人类意识产生的进化机制提供了新的

    2025-04-08 08:08:00
    0
  • 山东3人1集体入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们的励志故事太燃了!

    4月7日上午,“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对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入围名单进行公示,山东共有3名优秀青年和1个先进集体成功入围。他们是谁?背后有着怎样的动人故事?王传英:勇破坚冰,铸就冲压生产线创新崛起王传英,男,汉族,中共党员,1988年5月出生,2016年6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

    2025-04-08 07:54:00
    0
  • 80亿上海殡葬龙头,高价墓地开始滞销

    殡葬龙头,墓地也不好卖了。3月下旬,白晓江领导的福寿园公告,2024年收益总额约20.78亿元,减少约两成,净利为3.73亿元,大体砍半。这家总部在上海的殡葬头部企业,总资产超过80个亿,其核心业务就是经营墓地,占比高达82%左右,管理层一度大举收购墓园。“努力从传统的殡葬综合服务商,向生命科技服务

    2025-04-07 11:29:00
    0
  • 研究发现丘脑在意识体验中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媒体滚动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盖伦)作为人类思维活动的基础与核心,意识体验如何产生,它的本质和物质基础是什么?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展开合作,发现大脑中大尺度的神经网络共同参与意识体验产生过程,传统上被认为只是“二传手”角色的丘脑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论文于4月4

    2025-04-07 03:00:00
    0
  • “万分遗憾”!腾讯一产品,即将停运

    3月31日,腾讯旗下手游《仙剑奇侠传Online》的运营团队发布停运公告称,“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个万分艰难的决定,我们怀着万分遗憾的心情宣布:腾讯将于2025年6月2日11点正式停止《仙剑奇侠传Online》的运营。”停运具体事项安排如下:2025年3月31日11点,停止充值相关功能和注

    2025-04-06 09:30: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