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咱们永昌胡萝卜也能挂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金字招牌!现在不仅销路更广,收购价还比以前高了近两成,种萝卜也能种出好光景了。”8月26日,在永昌县东寨镇胡萝卜种植基地,种植户王建国拿着刚采收的胡萝卜,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2025年4月,永昌胡萝卜与东湾绿萝卜一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不仅实现了金昌市地理标志产品“零的突破”,更成为当地知识产权赋能特色产业发展的生动注脚。

△永昌胡萝卜丰收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金昌市近年来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全面提升与系统推进。记者从金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近年来,金昌市以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为统领,通过政策筑基、质量提升、转化赋能、协同保护等一系列举措,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连续四年在省政府考核中获得A档,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为全市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战略位置,多次通过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从顶层设计上构建起完善的政策体系。” 金昌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晓龙介绍。截至目前,金昌市已先后出台《金昌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实施意见(2021-2035年)》《金昌市发明专利提质倍增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10余项政策文件,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提供了全链条制度保障。在政策激励下,金昌市2个集体、7名个人荣获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表彰,知识产权工作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持续增强。
聚焦知识产权创造质量,金昌市在全省率先发力。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加强专业指导和服务,推动创新成果向高价值知识产权转化。截至目前,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805件,高价值发明专利298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6.89件,位居全省第三。国际专利申请10件、授权2件,知识产权国际化布局逐步加快。在商标品牌培育领域,金川集团“金驼”商标入选首批甘肃省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全市有效注册商标达3541件,国际商标18件,“金昌品牌”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金昌市举办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培训活动
“知识产权不是‘沉睡的资产’,要让它活起来、用起来,才能真正释放创新价值。”李晓龙表示。为此,金昌市印发实施《金昌市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一方面指导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项目,累计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甘肃省专利奖24项,认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优势企业5家;另一方面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已帮助企业通过19件专利质押获得融资902万元,争取到贴息补助16.9万元,还促成全市首单专利保险业务落地。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领域,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完成存量专利盘活入库100%,已实现5件专利转化,为产学研融合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直接关系到创新主体的信心。
面对机构改革后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金昌市主动破局,与甘肃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署《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同时联合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建立“行政+司法”联动机制,在金川集团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提供“点对点”精准服务。通过多部门的协同保护,创新主体的核心技术和品牌权益更有保障了。
此外,金昌市还持续开展“铁拳”“蓝天”“守护知识产权”等专项行动,累计核查非正常专利申请318件、撤回率100%,查办商标侵权案件18件、罚没金额44.61万元,3个案例入选全省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其中生产销售假冒“五粮液、茅台”白酒案被列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挂牌督办案件,形成了有力震慑。
从永昌胡萝卜的“地理标志梦”,到企业专利的“转化变现路”,金昌市正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串联起创新、产业与市场的“全链条”,继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让知识产权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记者:文星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