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摘下的帽子
清晨的阳光斜射进教室,照在小林那顶洗得发白的运动帽上。他缩在角落,口罩把半张脸遮住了,像是在自己与世界间筑起一道无形的墙。点名时他从不回应,提问时他只用沉默作答,那双藏在帽檐阴影里的眼睛,总带着受惊小鹿般的惶恐。
那天课间,我瞥见他作业本背面的涂鸦:几笔勾勒的小猫正踮脚看窗台的向日葵,线条稚拙却透着灵气。国庆黑板报评比的前一天,我捧着粉笔盒走到他桌前:“听说你很会画画?咱们班的黑板报,想请你画个报头,就画你本子上那种向日葵,行吗?”
他的肩膀猛地一颤,抬头时帽檐撞在桌角。我假装没看见他耳根的红晕,轻轻把粉笔塞进他手里。
第二天早上,教室后墙的黑板上,一朵向日葵正迎着朝阳,花瓣上还沾着粉笔灰。我朝他竖起了大拇指,他会心地笑了。
黑板报评比揭晓那天,我特意让班长把“最佳设计奖”的奖状递到他手上。“这朵向日葵,比阳光还耀眼。”话音刚落,他忽然抬手摘下了帽子。阳光刚好落在他的发梢,像镀了层金边。
我想,这应该是他接纳他人、融入集体的美好开端吧。
高举的小手
小月的转变,始于那枚“最佳监督员”的红花徽章。这个上课总是坐不住的“陀螺姑娘”,在我把监督员袖章交到她手上时,眼睛亮得惊人。
每天早读前,总看见她蹲在地上,用铁夹夹起别人课桌下的纸屑,马尾辫随着动作一甩一甩。
期中表彰大会上,她接过徽章时,有些不知所措。
“你监督卫生时特别专注,”我看着她的眼睛,“那上课的时候,想不想试试让老师和同学监督你听课?就像你监督大家的卫生一样。”她抿着嘴点头,辫子上的蝴蝶结轻轻颤动。
有一次课堂上,当我讲到关键处,忽然看见一只小手犹豫着举起又放下,后来又高高举起来,是小月。她站起来时碰倒了椅子,却坚持把答案说完,声音虽小,却字字清晰。
教育的魔法,或许不需要华丽的咒语。有时是一句带着温度的邀请,有时是一枚恰到好处的徽章,当孩子感受到被看见、被信任,那道心墙自会开出花来。
其实,每个孩子心里,都藏着一个渴望绽放的自己。教师用爱的魔法棒,就能点亮他们。
(作者系平江县伍市镇伍市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