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短视频平台等新兴网络传播方式蓬勃发展,一些商家在平台上开设网络店铺,以期吸引更多客流量,获得更多收益,相应也催生起直播代运营业务蓬勃发展。然而,直播代运营未达到预期效果,商家能要求退费并赔偿营业损失吗?5月19日,太原市杏花岭区人民法院冯建军工作室就调解了一起直播代运营引发的技术服务合同纠纷。
签约月播10场仅完成两场 4万销售额目标未达成
太原市民任先生在省城某商城经营着一家美食店,为拓展线上市场,提高店铺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短视频平台开设了一间小店。考虑到自己运营小店,时间精力都兼顾不了,就想着找一家专业的机构来帮忙。
今年1月6日,任先生与太原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签订了为期一个月的《直播代运营合同》,约定包含权限开通、活动策划、直播脚本等多项服务,直播十场次,场次可按照任先生要求增加,主播和投流费用由任先生承担。合同约定,代运营费用为6800元,若销售额未达到4万元,则该公司需退还代运营费用3400元。
合同签订后,任先生缴纳了代运营费用6800元。可一个月内,该公司仅安排两场直播。任先生的店面营业额也只有11273.26元,店面营业额与合同约定的4万元相差甚远。直播未达预期效果,任先生还额外支付了直播费用1160元。
效果不理想,任先生提出退还代运营费用及赔偿营业损失。可他多次找该公司协商无果,遂诉至法院,请求判决返还合同款6800元并赔偿直播和店铺营业损失。
部分履约应退费 依比例核算促和解
接到任先生的诉求后,法官就双方代运营费用退还及赔偿问题开展调解。法官认真听取双方陈述后,向双方释法明理,“诚信是市场主体的立身之本,在商业活动中更应注意诚信原则。根据《民法典》第509条,当事人应当全面履行合同义务。传媒公司未完成约定直播场次,已构成违约,但需考虑其已投入成本。”
但就赔偿问题,双方各持己见。法官接着分析,直播行业具有高风险特性,双方均需理性评估。原告主张的营业损失26369.47元需证明直接因果关系,现有证据不足。合同总费用6800元,已完成两场直播,成本占比20%,约定退款3400元,但服务缩水80%,按实际履行比例计算,应退5440元。考虑到双方长期合作可能,折中退还5000元,既肯定部分履约,也体现违约责任。
综合合同履行情况,兼顾诚信、公平原则,最终,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太原某文化传媒公司返还任先生5000元服务费用,任先生放弃其他诉讼请求。
代运营纠纷频发 谨慎选择、签订合同很重要
视频直播行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直播带货这种网络消费新业态。处理纠纷时既要维护契约精神,又要考量行业特性。网店“代运营”模式有风险需谨慎。在“代运营”模式下,商家可借由外包服务的方式提高店铺业绩,“代运营”机构也能由此盈利,从而实现“双赢”。但由于行业门槛较低、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等因素,部分“代运营”公司不仅无法完成“提升网店运营能力,增加网店销售收益”等承诺目标,甚至还会给商家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为此提醒广大商家,一要谨慎选择合作对象;二要注意签订书面合同,特别是对代运营服务范围、费用支付、期限、销售业绩、违约责任等容易引发纠纷的事项进行明确和可量化的约定,便于日后评估和执行。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杨晶 实习生 吕佩璇
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第509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