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大地,要说什么样的美食最是赏心悦目,当属五色糯米饭。进入4月,天气转暖,草长莺飞,万物生发。在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建新村矮岭屯,红瑶阿嫂阿妹们呼朋唤友,背上背篓走进山野。“阳春三月好时光,采叶烹饭喷喷香……”在明媚春光中,阿嫂阿妹们且歌且行。
“最先采枫叶。枫树山里随处可见,现在正是长新叶的时候。”阿嫂阿妹们说。没一会儿,阿嫂阿妹们就在路边找到两株低矮的枫树,初生的新叶嫩绿纤薄,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枫树还是小树,树干并不粗壮。“我体重轻,我去摘叶子吧。”年轻的红瑶阿妹自告奋勇,小心翼翼踩上树干,站稳落脚点,接着手脚麻利地开始摘枫叶。阿嫂们伸展双臂,将竹篓举起,在默契的配合下,枫叶很快装满竹篓。
“这些枫树还小,不要摘太多,一棵树摘一部分就得了,摘多了小树长不大。”阿嫂杨潘玲嘱咐着,大家十分默契,只取所需。采集好枫叶,大家又兴致勃勃去河边找密蒙花。经过半天时间,大家从山中归来,将竹篓往地上一倒,绿枫叶、黄密蒙、粉桃花……五颜六色的小花小草令人感受到春日的缤纷。

大家一起做糯米饭团。
回了家,阿嫂阿妹们就要忙活起来给糯米染色了。杨潘玲将采摘来的枫叶清洗干净,在案板上细细切碎,投入热水熬煮,随着时间推移,汁水渐渐变黑。此时,将变色的汁水倒入水盆,趁热泡入糯米。
“一般来讲,要染出来的颜色好看,至少要泡5个小时。因此要做五色糯米饭,最好在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做,这样糯米泡一晚上,第二天颜色肯定更好看。”杨潘玲说,黑、黄、红、紫及原来的白,是五色糯米饭的传统配色,染色植物分别对应枫叶、密蒙草、红蓝草、观音草4种桂林常见植物。其他植物也按同样的步骤进行。
糯米泡好后,阿嫂们提来一个大木桶,将染好色的糯米放进桶内。“放糯米要注意不能用力,不要把糯米压太实,不然糯米蒸不熟。”杨潘玲先将白色糯米饭放入桶底,然后细致地将彩色糯米饭以扇形分区放置,用木筷插几个洞眼,便上锅蒸制。约2小时后,糯米饭蒸好了,打开锅盖,米香扑鼻,彩色的糯米饭颜色鲜亮,看着令人心生喜悦。
将热腾腾的糯米饭放到通风处微微吹凉,阿嫂们拿来一张大簸箕,将不同颜色的糯米用饭勺舀出,堆在簸箕上。几位阿嫂围坐一起,拈一点红色糯米,再拈一团黄色糯米,就这样把几种颜色的糯米各拈一些团在一起,形成五颜六色的糯米团。
“小时候总是守在火炉边等妈妈蒸熟糯米饭,刚出锅的糯米饭特别香。”在采访时,杨潘玲讲起了儿时的记忆。色彩斑斓的糯米饭团,每一个都独一无二。米香混合草木的清香,咬一口,香甜弹牙,无需多余的配料,就能一口一口吃完一个饭团。

蒸好的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是春日限定的自然馈赠,更是红瑶阿嫂们指尖流淌的民族记忆。每一粒糯米都裹着山野的呼吸,每一种色彩都凝结着草木的深情。蒸腾的米香里,香甜的不仅是米饭,更是文化传承的温暖。
来源: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