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丨激发民企创新活力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 题:激发民企创新活力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张晓洁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以“低成本+开源”模式训练出人工智能大模型,掀起“人工智能热潮”;人形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走进工厂“实训”,变得“心灵手巧”……一段时间以来,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布局新赛道、新产业,彰显其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持续加密政策、加大力度,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创新生态,激发向“新”提“质”的动力。

以新谋进 强化科技源头供给

高度折叠的飞行体从汽车后尾舱全自动分离释放,不到5分钟即完成平稳落地。近日,在广州的小鹏汇天总部,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正进行实景演示。

自去年珠海航展首飞以来,“陆地航母”已获近5000台订单,“起飞”的加速度背后有政府与企业的合力。“从设立专项资金到相关证件审批,政府部门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让我们坚定技术路线、专注研发创新。”企业创始人赵德力说,目前正加快推进量产计划,抢抓产业先机。

从低空经济到量子通信,具身智能到生物制造,民营企业奋力向新而行。推动企业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持续加力。

强化科技源头供给,相关部门出实招、破瓶颈——

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承担国家科技项目,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开展攻关;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完成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点工作的基础上,按产业细分领域向45万家企业匹配推送……

鼓励民营企业勇担重任,各地推出务实举措——

福州完善企业参与重大科研攻关需求征集与榜单编制机制,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每个项目支持经费100万元至500万元;江苏正建设一批重大科创平台,支持民营企业与相关平台共享科研基础设施;浙江已设立30亿元的省人工智能产业基金,主要在人工智能领域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科技……

“民企参与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的数量增加、范围扩展,科创平台等科研基础设施向民企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说,政策协同联动,推动更多民企在科技攻关中展现更大作为。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民企正迎来更多机遇。

两“链”相融 让创新力转化为生产力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让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是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的关键,也是政策发力的重点。

一边是车间内十余条中试组装测试线忙碌运转,另一边是来自医疗器械、智慧停车等领域的科研项目“跑”完走向产业化的最后一程……在成都高新区的蜂鸟智造中试基地,每周都有新项目进行成果转化。

智慧交通产品制造商臻识科技董事长任鹏告诉记者,从四目相机到球机、枪机,企业每年都要找平台试产几十种产品。“从这里走完中试,我们才敢放心推向市场。”

助力企业完成从样品到产品的“关键一跃”,一个个类似这样的平台正在各地加快建设。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培育160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制造业中试平台超2400个。福建、湖北、重庆等地推出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等推广应用支持政策,不断完善收益分配、风险分担机制,畅通技术创新到市场应用的转化通道。

为企业创新找到更多“搭档”:武汉东湖高新区搭建以“用”为导向的科创供应链平台,目前完成企业供需对接超1.2万项;

破解企业“不敢试”“试不起”的痛点:在广东东莞,“中试贷”精准注入中试平台建设,覆盖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科技金融生态链加快完善……

以服务创新支撑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更多探索正在展开。政策带动下,越来越多新技术新产品应用落地,引领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试点一批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姚珺表示,还将出台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破解科技、市场“两张皮”问题。

优化环境 提升创新体系效能

良好创新生态是激发民企向“新”的关键,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围绕营造宽松包容的创新环境,呵护民企创新活力,政策连续打出“组合拳”。

着眼公平有序,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严格开展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公平的发展机会;

让创新要素顺畅流动,推进国家统一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建设;

精准扶持企业发展,开展新一轮中央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健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实打实回应关切;

坚持因地制宜因产施策,统筹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向民营科技企业设立“揭榜挂帅”专项支持基金……

一项项部署正形成合力,让更多民企敢创新、愿创新。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培育60.5万家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49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扩大至92%以上。民营企业发展向好,成为我国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在扎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各项政策的同时,还要强化助企帮扶,构建开放多元的创新体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说,要加强资金、技术、人才要素保障,在一些领域强化政策引导、避免重复建设,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让更多民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征途上跑出加速度。

相关文章

  • 智元机器人等在四川成立智能科技公司,含多项AI业务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四川智象启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沈力,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四川智象奇元智能

    2025-05-13 11:10:00
    0
  • 云南“昆虫炼金术”撬动全球市场

    在云南省普洱市广袤而静谧的雨林中,一种由昆虫工匠创造的紫色瑰宝悄然诞生,它黏着力强,具有绝缘、防潮、耐油、耐酸等优良特性,且对人类无毒、无刺激,被广泛运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以及印刷、电气甚至国防领域,这就是被誉为“自然界液态黄金”的动物树脂——紫胶。戴玮琪 摄紫胶又称为虫胶,是由紫胶虫吸取寄主树树

    2025-05-13 00:01:00
    0
  • 惠州市政府党组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扎实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

    5月12日上午,市政府党组书记、市长陈宇航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和在上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惠州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扎实

    2025-05-12 15:34:00
    0
  • 港投陈家齐:以耐心资本穿越周期,解码香港科技投资新逻辑

    作为中国香港特区政府重点打造的战略投资平台,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投公司”)正以其独特的定位和清晰的战略给出答案。 这家被业界誉为“港版淡马锡”的投资机构初始管理规模达620亿港元,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首份《施政报告》中亲自规划,旨在通过直接投资或与私募基金合作,吸引重点企业落户香

    2025-05-11 16:14:00
    0
  • 产业电商惠企对接(河北站)活动在河北平乡举办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人民网石家庄5月9日电 (朱延生)5月9日,“产业电商惠企对接(河北站)活动”在河北邢台市平乡县举办。本次活动以“电商赋能·产业共赢”为主题,旨在帮扶外贸出口企业转型发展,助力产业带企业数字化升级,提升企业电商应用技能,同时进一步提升河北省特色产业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现场

    2025-05-10 11:14: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