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看辽宁丨人民日报:辽宁省博物馆创新展陈唐宋名画 走入《洛神赋图》的数字画境

《洛神赋图》展示区域。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洛水河畔,一仙子高梳云髻,凌波微步,衣袂飘飘,款款而至……这段奇妙的文化之旅,并非来自专业的3D影院,而是辽宁省博物馆推出的沉浸式数字展览“唐宋风华——数字画境中的艺术世界”(以下简称“唐宋风华”)。

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辽宁省博物馆创新展陈形式,让观众“走”进古代书画,沉浸式感受文物承载的厚重文脉。

化身白鹤览山河,6幅传世画作动起来

在“唐宋风华”洛水伊人区,观众可以躺在沙发上,仰望穹顶,沉浸于《洛神赋图》的数字画境。

《洛神赋图》原作传为东晋顾恺之所作,但已佚失,辽宁省博物馆展出的为宋代摹本。“我们从《洛神赋图》中提炼出元素,把曹植与洛神从邂逅到分别的故事,通过二次创作呈现在穹顶幕上,让观众沉浸在这段故事中。”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说。

不只是《洛神赋图》。

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便可化身白鹤翱翔天地,飞至北宋都城汴京,恰值上元节,宣德门上空彩云飘飘,瑞鹤翔舞……“看见了宋代山河,真的太神奇了!”一名观众说。

辽宁省博物馆拿出《洛神赋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秋窗读易图》《簪花仕女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瑞鹤图》等6幅馆藏唐宋时期画作,通过超高清、沉浸式的数字空间,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奇观。

“展览通过全息投影、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互动游戏等,不仅还原了原作之美,更再现了当时的盛景,观众仿佛在时空中漫步。”董宝厚介绍,该展览共设置了洛神赋图动画展示区、洛水伊人区、罗衣暮春区、秋窗读易区、云裳花容区等10个区域。

“沉浸式体验,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代入感,让历史文化更加生动、直观,也让观众感受到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结合的魅力。”董宝厚说。

数字化应用破解文物“休眠”长、“出门”难

文物也需要“休眠”。“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每件馆藏文物都有相应的‘休眠期’,3年中仅有3个月的展览期。”董宝厚介绍。

那么,如何平衡好文物保护与观众的参观需求?数字化应用提供了策展的新思路。

远山丛树,书斋临水,院外青松叶茂,院内霜枫红叶,只见一人独坐窗前读书,书童在门外侍立……在《秋窗读易图》动画展示区,主屏幕与环境纱幕将原画情景的层级展现出来。

通过数字化展览,观众可以获取更多的文物信息,了解到更多的文物故事。“这本是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的小幅画作,但通过数字化呈现,观众可以看清楚很多结构、技法等细节,这是传统展览很难做到的。”董宝厚说,画作以全新动态的形式呈现,光影变幻烘托其韵味和意境,增强艺术感染力,进一步放大和强化作品的艺术魅力。

“赏画+互动体验”的数字化应用,则加强了展览的体验感。仙禽告瑞区的“上元节”专辑部分,观众通过手机与展厅屏幕的联动,能体验皮影戏、打铁花、猜灯谜、放花灯等古风互动游戏、“霓裳羽衣”部分可以亲手为古人绘制服饰……文物背后藏着数不尽的文化之美,值得观众慢慢体验、细细品味。

让藏品走出辽宁省博物馆,一直是董宝厚的心愿。“有了数字化呈现手段和数字化展厅,我们可以在全国各大博物馆巡展,让各地观众在家门口欣赏辽宁省博物馆的珍贵馆藏。”董宝厚说。

从展览数字化到数字化展览,让观众更好地与历史对话

近年来,辽宁省博物馆不断探索线上线下的数字化转型,让文物“动起来”“活起来”。

在“青花清韵——元青花瓷器展”现场,立着一件三维数字展示器。观众只需轻点触摸屏,一件件珍藏在其他博物馆的元青花瓷器就出现在屏幕上,观众不仅可以通过屏幕了解这件器物的“前世今生”,还能360度随意翻转、缩放瓷器,查看局部细节。

在“和合中国”特展中,观众还能置身于数字空间,与文物近距离接触。在大型数字屏幕上,正在展出动态的《扁舟傲睨图》:近水坡岸,一叶扁舟上,艄公轻摇船桨,白髯老者稳坐船中,随着船桨不断划动,整条小舟最终完全呈现于画面。人在屏幕前,似在画中游。

“从展厅的局部、某个文物的数字化处理,到现在‘唐宋风华’的数字化全景展示,辽宁省博物馆实现了从展览数字化到数字化展览的转变。”董宝厚说,观众或在繁华市井,或在诗意山水间,切身感受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唤起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热爱。

“数字化展览构建了观众与历史的对话场景,文化与科技的‘双轮驱动’,更勾勒出了文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前景。”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王筱雯说。

相关文章

  • 旅游,不学到点什么就算白来一趟?

    五一假期已过,大家出门旅行了吗?带娃出游,有人认为,“玩就是学”,沙滩、游乐场、水上乐园才是孩子的天堂;也有人觉得,既然花了钱和时间,不让孩子学点东西总觉得亏了。是让孩子尽情撒欢儿开心就好的“纯玩派”更受欢迎,还是主张把每一段行程都变成学习机会的“任务派”得人心?结果有点意想不到。学生我爸妈带我出去

    2025-05-07 13:29:00
    0
  • 西安碑林博物馆最新公告→

    5月6日西安碑林博物馆发布全面开放门票价格的公告↓↓↓西安碑林博物馆全面开放门票价格公告尊敬的观众朋友们: 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已具备开放条件。为保障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优化观众参观体验,根据《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核定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门票

    2025-05-07 09:47:00
    0
  • 汉中汉台:汉风雅韵持续走热 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本报讯(通讯员 张禾)“五一”假期,汉台区文旅市场持续升温,兴汉胜境、古汉台博物馆、拜将坛等景区以汉文化为核心,将历史、艺术与现代消费相结合,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兴汉胜境:汉风盛宴引领沉浸式体验5月3日上午9时许,兴汉胜境景区附近道路车水马龙,七成以上是西安、宝鸡和甘肃、四

    2025-05-06 08:45:00
    0
  • 安阳殷墟博物馆发布限流公告:5月3日参观承载人数已达上限

    殷墟博物馆5月3日限流公告尊敬的游客朋友:殷墟博物馆5月3日参观承载人数已达上限,为维护游览秩序、保障参观体验:已经成功购票的游客,请按照预约日期入馆(建议您避开人流高峰时段,殷墟博物馆每日开放至20:30,19:10停止入场);还未购票的游客,可以选择其他日期入馆,也可先至周边景点游览。由此给您带

    2025-05-03 11:53:00
    0
  • 这群年轻人,给文物当医生

    原标题:这群年轻人,给文物当医生(文化中国行)人生病了要看病,文物若是“受伤”或“生病”,应该如何处理?文物修复师们的工作就是治疗文物病害,为残损器物恢复原貌,令古老遗址找回往昔光华,他们也便有了一个十分贴切的头衔——“文物医生”。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青年“文物医生”,他们在传统与创新、

    2025-05-03 11:13: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