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当天不能洗头”?别让“伪民俗”误导公众

“两人不出门,三事莫要做”“清明当天不能洗头”……清明将至,各种所谓的清明“禁忌”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流传。

当你在网络上搜索“清明风俗”,会出现很多从未听过的说法,比如“禁穿黑色衣服”“不能剪指甲”“别吃生冷食物”“不能回家太晚”等,一下子很容易感到焦虑。但仔细辨别后就会发现,这些“讲究”毫无科学根据,不过是一些人牵强附会编造出来的。更有一些彼此矛盾的说法让人无所适从,这边说“清明不能洗头”,那边又说“必须沐浴更衣”。这些毫无科学根据的“伪民俗”误导了公众,也掩盖了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魅力。

“伪民俗”为何盛行?一方面,一些人对传统节日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一知半解下对民俗产生了误读,然后就在网络上加以传播;另一方面,一些自媒体为了博眼球、赚流量,故意炮制出各种看起来新奇的说法,误导大众。这些精心编造的各类“伪民俗”,不仅扭曲了传统节日的真正内涵,也容易使公众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变得狭隘、片面,甚至引发焦虑情绪。

破除节日“伪民俗”,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首先,网络平台要履行主体责任,优化内容审核机制,加强对涉及传统节日内容的筛选和管理,对明显违背常识的内容进行限流,并对不良信息及时清理,阻断传播。同时,各平台要利用算法推荐等技术手段,将更多优质、真实的传统节日文化内容推送给用户。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公众传统节日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公众辨别谬论和不良信息的能力,让公众自觉抵制谬论和“伪民俗”。

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传统节日的生命力在于常过常新。事实上,古代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人们可以踏青、放风筝、蹴鞠、拔河、聚会,还有精彩的斗鸡和射柳比赛。当我们不再被“伪民俗”束缚,才能理解清明节的真谛:它既是“纸灰飞作白蝴蝶”的追思,也是“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欢愉。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封面:由AI生成)

相关文章

  • 江苏清明暖意破20℃!夜雨来刷存在感

    扬子晚报4月4日讯(记者 万惠娟)4日是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仲春和暮春的交替。同时也是清明节小长假的第一天,江苏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超过了20℃,春意盎然,适宜外出赏花。未来三天,我省大部地区温度将稳步上升,暖意渐浓。不过,也会有些小插曲。预计4日夜里江淮之间和淮北地区阴有分散性的阵雨或

    2025-04-04 21:52:00
    0
  • 上海76处烈士纪念设施举行“清明祭英烈”主题祭扫活动

    今天(4日)是清明节,由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主办,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的“我们来看望您——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 ”主题祭扫活动,在上海76处烈士纪念设施举行。上午9时许,伴随着五星红旗在龙华烈士陵园冉冉升起,活动正式拉开序幕。随后,礼兵迈着铿锵有

    2025-04-04 21:03:00
    0
  • 中新网评:在时代前沿,感受蓬勃涌动的创新力量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4月4日电 (魏晨曦)时代浪潮奔涌向前,网络星河璀璨闪耀。近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揭晓结果。作品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出新时代中国的独特魅力与无限潜能。它们宛如一扇扇窗口,带我们领略奇幻多彩的创意天地,感受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惊叹蓬勃涌

    2025-04-04 20:22:00
    0
  • “清明当天不能洗头”?别让“伪民俗”误导公众

    “两人不出门,三事莫要做”“清明当天不能洗头”……清明将至,各种所谓的清明“禁忌”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当你在网络上搜索“清明风俗”,会出现很多从未听过的说法,比如“禁穿黑色衣服”“不能剪指甲”“别吃生冷食物”“不能回家太晚”等,一下子很容易感到焦虑。但仔细辨别后就会发现,这些“讲究”毫无科学根据,

    2025-04-04 20:13:00
    0
  • 古韵悠长迎客来 国内外游客畅游凤凰古城

    清明假期第一天,凤凰古城以其独特的水乡风貌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踏青赏景,在古色古香的氛围中度过别样假期。在沈从文故居,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故居内陈列的珍贵文物、手稿,诉说着沈从文先生的文学历程与人生感悟,游客们怀揣敬意,认真聆听讲解,沉浸在先生笔下独特的湘西世界里,感受文字

    2025-04-04 19:40: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