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下一步推动财税体制改革,以财政高质量发展服务四川现代化建设谋划路线图。
为何出台这份《方案》?未来的改革重点有哪些?如何确保改革内容落地落实?川观新闻记者进行了采访解读。
看考量:
落实改革部署 谋划宏观经济治理的四川路径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本确立了现代财政制度框架,对全面深化改革起到了“突破口”和“先行军”作用。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面临多重压力,财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也遇到了更多挑战。
去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从预算制度、税收制度、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等方面作出战略部署。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也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财政科学管理作为重点任务提出。
落脚到四川,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四川财政始终坚持以系统观念、创新思维和改革办法谋划推动财政事业发展,聚焦财政管理改革最突出的难点堵点,对财政“收、支、管”等方面进行深度挖掘。
去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这是四川省首次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全面推动财源培植、支出保障、财政改革的系统性文件。去年9月,四川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结合四川实际进一步细化任务,作出改革安排,明确指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强化基础支撑的重点。
“搭建了宏观层面的整体架构,但具体领域的改革举措不够明确,细分板块的改革关联不够紧密,需进一步加强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落实好改革部署,财政厅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启动了《方案》起草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成果提炼汇总,并进行了多方、多轮讨论认证,充分征求并吸收采纳各方意见后最终推动《方案》出台,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谋划出路径。
看内容:
聚焦难点堵点 围绕9个重点领域部署改革任务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立足财政管理改革实际,聚焦亟须解决的堵点难点,《方案》提出9个领域共35项重点改革任务。
记者梳理发现,零基预算改革和财政支持发展方式两个方面的改革尤其值得关注。
首先是零基预算改革。此前,各级政府预算编制多采取“基数预算”方法,即以上年度预算收支为基数向上浮动,适当考虑一定增长比例分配资金。该方法易于操作,预算收支连续性较强,但易产生“路径依赖”“为了花钱而花钱”等问题。
“开展零基预算改革,意味着以零为基点编制预算,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重新评估每一项支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利于将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民生项目。”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看来,推动零基预算改革将解决“护盘子、守基数、争资金”等问题。
《方案》中提出,通过明确支出安排序列、强化基础支撑保障、分类分层编制预算、完善预算审核机制、健全财力统筹模式等举措,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提升财政资金绩效,增强重大战略任务保障能力。“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推动零基预算改革,不仅可以打破财政支出固化格局,还可将‘挤出’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避免财政资金‘撒胡椒面’,实现‘精准滴灌’。”
财政支持发展方式方面,近年来,四川充分运用金融工具和市场机制放大财政资金,不遗余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例如,四川在去年推动省级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体系优化重构,采取“母基金+综合基金+子基金”三级架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带动国资(国企)基金和市场化基金竞相发展,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基金投资雁阵格局;还出台“1+3”财政金融互动政策体系,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功能,有效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四川省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方案》提出,通过完善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财政金融互动政策、政府性融资担保三类体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和产业项目支持政策。“目的就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撬动各类资本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说。
看落实:
突出四个特点 确保改革落地落实
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将重点突出四个特点,并提出4项配套措施,确保改革落地落实。
“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首先需要突破的一大难点是财税体制改革的系统集成问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认为,财税体制改革需进一步增强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并与相关的产业政策和社会政策相协调,以促进积极财政政策发挥更大的效能。
为此,《方案》将系统集成、总分结合摆在首位。通盘考虑改革的点线面和时度效,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近期部署的财政领域重点改革事项一并纳入,避免改革碎片化。同时,以《方案》为统领,若干专项方案为支撑,形成“1+N”改革框架体系,有力有序推进改革工作。
其次,《方案》突出问题导向、先立后破。对制约全省财政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症结,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把握“立”与“破”的辩证关系和承接顺序,做好财税体制改革新旧模式的有序衔接和转换,保证政策连续性和精准性。
“我们还将以优化体制机制为着力重点,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调动各方积极性。”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充分考虑各级次、各区域发展实际和利益关切,一方面持续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另一方面强化“奖勤罚懒”导向,对贡献大、增长快、有潜力的地区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政策执行协同落地,共性问题系统解决,改革红利均衡释放。
最后是将改革与法治有机结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及时将预算绩效、财政监督等领域成熟的改革举措上升为法规制度,固化改革成果。对论证清楚、条件成熟的改革抓紧实施,力争率先取得突破;对情况不清、底数不明、没有实践经验的改革,深入研究、稳慎推进,确保改革前后运行平稳。(川观新闻记者 曹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