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过八路军⑧|喝咱一碗水,给咱挑满缸

1939年1月,贺龙率八路军第120师进驻冀中,将指挥部选定在现沧州市肃宁县万里村(原东湾里村)。在这里的46天,八路军第120师连战连捷,优良的作风和过硬的杀敌本领深深烙印在乡亲们的脑海中,军民一家亲的暖心故事也代代相传——

1939年1月31日,冀中平原寒意正浓。入夜,肃宁县万里村一片寂静。

夜色中,一队人马进村。一排排人影整齐列队,穿行在小路上。

队伍没有大声喧哗,到了村里各自寻找背风处,倚坐在一间间民房外的墙角边。

整夜,寒风未停。

清晨,鸡鸣声叫醒村子。早起的村民一开门,被眼前的景象吓了回去。

这是哪来的兵?战乱年代,看到当兵的,大家心里十分忐忑。

“这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队伍”

“兵过卢沟桥,大炮响连声……”2025年7月14日,肃宁县万里村八路军第120师挺进冀中抗战指挥部旧址,村民张长瑞正坐在门口树下纳凉。虽然已是90岁高龄,但提起抗日战争,他就来了精神,一字不差地唱起了儿时的歌谣。

1939年1月31日深夜,进驻万里村的正是八路军第120师。

当时,八路军抗日的事迹早已传到了万里村。没想到,这一次,八路军战士来到了家门口。看到战士们冻得瑟瑟发抖,乡亲们赶紧端出一碗碗热水。

得知八路军要在村里驻扎,万里村的乡亲们纷纷腾出屋子铺好炕,让战士们住下。

那年,张长瑞才5岁。模糊的记忆中,他家一条炕上挤着五六个战士,躺都躺不下,有的只能坐着睡;战士们还把他抱上马背,带着他在街上玩,这让大家在紧张的战事中露出难得的笑容……

“这么多人的部队,必须得供足粮食。”万里村粮秣主任张金柱主动请缨去征粮。

“啥?征粮还给钱?”张金柱带着八路军的征粮政策走街串巷,这句话没少听。

以前,日军到村里派张金柱征粮,专要小麦和鸡蛋,别说给钱,东西少了都不行。张金柱憋了一肚子气,却敢怒不敢言。

眼前,八路军挤出军费从老百姓手里买粮食,高粱、小米啥都行,乡亲们感到意外。大家都竖起大拇指:“不沾咱光,还为咱抗日杀敌,这真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队伍!”

贺师长陪咱一起过大年

7月14日,走进八路军第120师挺进冀中抗战指挥部旧址,展柜里摆放着贺龙师长用过的茶壶、茶杯、饭碗等物件。当年,贺龙在这个三合院里生活起居、指挥战斗。村民口中的“贺师长”除了工作时的坚毅,更多的是日常接触中的和蔼可亲。

7月14日,在八路军第120师挺进冀中抗战指挥部旧址“贺龙砖”前,讲解员王瑞峰讲述当年贺龙和村民们日常相处的故事。

在旧址当义务讲解员的王瑞峰今年79岁,从小就听老人们讲贺龙在万里村的故事。

“老人们说,贺师长没事时就叼着个烟斗,围着村边遛马,一点儿官架子都没有,跟谁都能聊一阵子。”王瑞峰说。

当时,有村民找贺龙聊天,带着肃宁地方口音喊了声“老霍”。贺龙不但没生气,还笑道:“不是‘霍’,是‘贺’。”他说着还顺手拿来一块青砖,在上面工整地写下一个“贺”字。这块青砖的故事被乡亲们津津乐道。

贺龙平时就爱到村民多的地方去。1939年2月中旬,马上就要过年了。村里的碾子忙碌起来,村民排队碾面打炉糕。战事稍歇,贺龙走到指挥部附近的一处碾子旁,和村民一起干活,准备过年的东西。

大年初一,贺龙早早走出指挥部,走进农户,给大家拜年,还专门带去了包好的饺子。

万里村党支部书记王巨路听爷爷说,当天,贺龙带着饺子到他家,和大家一起吃的团圆饭。

坐在炕头上,贺龙为大家夹上香喷喷的荞麦面饺子。他说:“等打跑了鬼子,咱们年年像这样过年。”

7月14日,张金柱的儿子张万象回忆父亲给他讲过的八路军在万里村驻扎时的故事。

在不远处的张金柱家,一家人和借住的司号班战士一起过年。虽然刚接触半个多月,但张金柱和这些战士处得像亲兄弟。司号班周班长对张金柱说:“不管走到哪儿,战争胜利后,我一定回来看你。”

平日里,司号班的战士和张家人也是你帮我、我帮你。张金柱的母亲和妻子见小战士衣服破了,晚上熬夜缝补;战士们一得空,就帮他们扫院子、挑水。

“喝咱一碗水,给咱挑满缸。”张金柱对八路军战士的作风特别佩服,那些感人的故事,对后辈讲了一遍又一遍。

白求恩的最后一个生日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八路军第120师指挥部在万里村指挥了曹家庄战斗、大曹村战斗、黑马张庄战斗等,屡战屡胜,有力遏制了日军占领肃宁的企图,鼓舞了冀中军民的斗志。

在八路军第120师驻扎万里村不久,一个高鼻梁大个子的外国人来到了村里。

八路军第120师挺进冀中抗战指挥部旧址的展室内,陈列着白求恩写下的最后一篇日记。

这个外国人正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我不是来休息的,赶紧往救护所去。”刚到万里村的白求恩顾不上奔波劳累,径直走向救护所——一处破败的家庙。

因战乱,庙已经塌了,进出的路也不好走。白求恩拿起铁锹开始平整道路。

村民这才知道,这是八路军的大夫,是来救治伤员的。于是,乡亲们也赶来帮忙。就这样,军民一起搭建了临时手术室。

连天的战火烧到了万里村附近,枪炮声就在耳畔,白求恩一直坚守在手术台边。

1939年3月2日晚7点到第二天早6点,白求恩率医疗队救治重伤员40名。其中,给19名伤员做了手术。

手术室里的白求恩一直忙碌着,直到第二天早上手术做完才躺下休息,乡亲们这时才知道,3月3日这天是他49岁的生日。

由于火线就在眼前,这个生日没有隆重的仪式,只有军民送上的祝福。几个月后,白求恩因败血症医治无效逝世,在万里村过的是他最后一个生日。

义无反顾的八路军将士,大爱无疆的国际友人,感动着当地的老百姓。“这样的部队一看就能打胜仗,咱再也不用怕日本鬼子了。”万里村的村民这样说,肃宁的百姓这样说,冀中的群众也这样说。

越来越多的人报名参加八路军。八路军第120师进驻冀中时有7000余人,离开时部队规模扩大到2万多人。

7月15日,肃宁县万里村的梨园迎来丰收。

今日万里村

老唐河畔的梨果丰收了

7月15日,万里村党支部书记王巨路在梨园。

7月15日一大早,沧州市肃宁县万里村党支部书记王巨路忙活起来,他家的梨该收了。

老唐河从万里村边流过。因河汊积沉、水土滋润,这个村及周边村庄梨果种植历史悠久。

“抗战时期,俺们这一带就有大片梨树林。战争打起来,老百姓不能安心种植。”王巨路说,现在有的老梨树上还留着弹痕。

如今,枪炮声早已远去,村“两委”班子带领着乡亲们一心谋发展。

万里村是个农业村。近年来,这个村大力发展果蔬种植产业,村里种植果树几百亩,四分之一的农户建起温室大棚种蔬菜。

村内,村民张广象加入了肃宁县金象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忙着收蔬菜和水果。这个合作社和近40户村民合作,专门种植高品质果蔬,供给北京的大型商超。

“合作社有两个冷库,可以储存果蔬近70万斤。”张广象说,每年一过完春节,茄子、西红柿、梨、桃、葡萄等,他们不停地收货。直到10月份,每天都有近7吨果蔬从万里村运往北京。

这段时间到了梨果采摘的季节,张广象天天去查看农户家的情况。“先别收,再等等。”他提醒农户,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有耐心,梨果多长一天,含糖量就会更高。

张广象要等的,是品质最高的那一刻。

有了高品质果蔬,万里村的发展之路越来越宽。

除了忙活自家的梨,王巨路还忙活着对抗战指挥部旧址进行保护性修缮。

“如今,八路军第120师的故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俺们村,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给村里带来新机遇。”王巨路说,他们正谋划以红色历史为依托,引导村民发展采摘、民宿等新业态,走出一条文农旅融合发展的乡村全面振兴路。

(来源:纵览新闻客户端

相关文章

  • 我家住过八路军⑧|喝咱一碗水,给咱挑满缸

    1939年1月,贺龙率八路军第120师进驻冀中,将指挥部选定在现沧州市肃宁县万里村(原东湾里村)。在这里的46天,八路军第120师连战连捷,优良的作风和过硬的杀敌本领深深烙印在乡亲们的脑海中,军民一家亲的暖心故事也代代相传——1939年1月31日,冀中平原寒意正浓。入夜,肃宁县万里村一片寂静。夜色中

    2025-08-13 19:37:00
    0
  • 记者直击:学校变避难港湾 密云山区村民快速就近安置

    人民网北京7月27日电(记者崔东 李博)昨晚,北京密云西北部强降雨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多个村庄受灾。部分村子的道路、电力、通讯中断。其中,受灾严重的西湾子村近百名村民就近转移至石城镇中心小学安置。密云区石城镇。李博摄今天上午,记者在石城镇中心小学安置点看到,受灾村民被安置在学校宿舍楼二十间宿舍内。受

    2025-07-27 18:40:00
    0
  • 咸安:党建赋能,蹚出强村富民新路子

    本报记者 周荣华 刘子川 通讯员 吴超志 金婷婷掌上咸宁报道7月2日,走进咸安区横沟桥镇长岭村,处处遍布翻新的房屋,微车间内村民忙着加工头饰发卡,高标准农田建设已近尾声,研学基地已建成,房前屋后清洁整齐,一片欣欣向荣。宽阔平坦的村湾干道,别致典雅的知青小屋,整饬一新的干渠水坝,火热的休闲农业……一幅

    2025-07-12 20:04:00
    0
  • 四川丹巴山洪泥石流转移安置群众491人 另有4人暂未发现踪迹

    这是7月5日拍摄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巴底镇沈足沟山洪泥石流现场(无人机照片)。当日晚,记者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了解到,7月4日该县沈足一村、沈足二村的泥石流发生后,目前有4人因上山放牛暂未发现踪迹,目前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中。7月2日以来,丹巴县全境遭遇持续性强降水天气

    2025-07-06 08:43:00
    0
  • 通道万佛山镇木脚村:“玉”见振兴新路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6月27日,笔者走进通道侗族自治县万佛山镇木脚村,连片的玉米地绿意盎然,村民们正穿梭其间,熟练地进行采摘,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木脚村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新路径,通过统一流转土地、成功引进产业能人,大力发展特色水果玉米和甜玉米种植产业,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2025-06-29 08:25: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