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迎来"70后"掌舵者:新帅带着三大使命,接棒3万亿资产盘

来源|中访网

责编|刘诗涵

作为十二家全国性股份行,浙商银行一直备受市场关注。而最近,浙商银行的一则公告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董事长陆建强因到龄辞任,结束了他三年半的掌舵生涯。与此同时,行长陈海强任职资格获批,并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

陆建强的职业生涯,丰富而精彩。他出生于1965年4月,浙江富阳人,哲学硕士,正高级经济师。早年,他在政府部门任职,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这些经历为他日后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8年,他调任财通证券董事长,在那里,他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不仅完成38亿元可转债发行、推进80亿元配股项目,还使公司资产规模由600亿元左右扩至千亿元,实现了公司的跨越式发展。2022年1月,陆建强调任浙商银行党委书记,2023年8月,其董事长任职资格获批,正式开启了他在浙商银行的重要篇章。

在掌舵浙商银行的三年半时间里,陆建强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为浙商银行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提出了“善本金融”理念,为浙商银行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灵魂。在陆建强看来,金融不仅仅是追求盈利的工具,更应把功能性放在首位,将“善”的基因嵌入金融服务的场景中。他认为金融是一个放大器,如果服务不良主体,就放大了社会危害。因此,要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抑恶扬善”评价体系,营造“金融向善”与“客户崇善”同向同行的发展氛围。这一理念与浙江省2019年首创推广的“金融顾问制度”不谋而合,旨在实现金融从以牌照为中心的专业服务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转变,让金融真正走进那些需要服务的企业。为了推动这一理念落地生根,浙商银行逐步构建起以金融顾问制度、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浙银善标”、善本信托、问责向善、员工向善为六大支柱的善本金融实践体系。在这一体系的支撑下,浙商银行的员工思维发生了积极转变,他们从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金融顾问制度、浙银善标等主动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行内的凝聚力也明显增强,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社会和客户创造价值。

在陆建强的带领下,浙商银行在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锚定“一流的商业银行”目标愿景,带领浙商银行实现了总资产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的重大突破,同时保持了资产质量的总体稳健。从财务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末,浙商银行不良率为1.38%,连续三年下降,这意味着银行的资产质量在不断优化,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营收方面,2022年到2024年三个完整年度,浙商银行分别实现营收610.85亿元、637.04亿元、676.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18亿元、150.48亿元、151.86亿元,实现了营收、净利连续多年正增长。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陆建强精准的战略决策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他深知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稳健发展才是长久之道,因此在推动业务增长的同时,始终将风险控制放在重要位置。

陆建强还积极推动浙商银行的数字化改革。2022年,浙商银行发布 “数智浙银”品牌及“185N”数字化改革体系,将数字化作为四大战略重点之一。他创新性地推行ITBP模式,要求每个部门负责人都配备一名科技人员助手,共同研究数字化转型方向。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银行内部的科技与业务融合,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通过数字化改革,浙商银行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如今,陆建强因到龄卸任,浙商银行迎来了新的掌舵者——陈海强。陈海强是浙商银行内部培养起来的优秀人才,他的职业生涯起步于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后在招商银行宁波分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5年,他加入浙商银行,从宁波分行行长做起,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和不懈的努力,逐步升任杭州分行行长、总行首席风险官,2020年7月获准出任副行长。今年4月,他被提拔为党委副书记,董事会聘任其担任行长,如今又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

陈海强有着清晰的经营思路,他提出推动资产结构从“高风险高收益”向“低风险均收益”转变。在当前低利率、低息差、高风险的市场背景下,这一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资产负债结构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一策略的初步体现。2024年,浙商银行存款平均付息率为2.10%,较上年下降14个基点,连续四年下降,这表明银行在负债端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资产端,银行主动压降高定价的互联网合作平台贷款和房地产相关资产,增加风险较低的按揭贷款配比,同时加大对制造业、普惠金融等领域的投入。这种资产结构的调整,有助于降低银行的整体风险水平,实现更加稳健的发展。陈海强强调,浙商银行将不再一味追求规模情结,不再走垒大户的老路,而是更加注重业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尽管浙商银行在陆建强的领导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新的发展阶段,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息差收窄压力是当前银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浙商银行也不例外。2024年该行净息差为1.71%,较上年下降30个基点,虽然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但息差的持续收窄依然给银行的盈利带来了一定的压力。2025年一季度的经营数据也显示出银行面临的挑战,营收同比下降7.07% 至171.1亿元。不过,行长助理侯波在业绩会上也表达了对息差走势的乐观预期,他认为今年的息差降幅将会明显低于2024年,信心来源于负债端成本的改善,2025年该行3年期及以上高成本存款到期规模较大,这将有助于降低整体负债成本。

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浙商银行拥有3.3万亿的资产规模,这为其业务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腾挪空间。而且,前期陆建强带领银行化解历史包袱,使得不良率连续三年下降,这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陈海强作为新任掌舵者,其内部晋升的背景保障了战略的延续性。他提出的“低风险均收益”转型思路与陆建强奠定的数字化基础和风控体系一脉相承,能够更好地推动银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浙商银行高管团队年轻化趋势明显,“70后”高管占比提升,人才梯次配备更趋合理,这将为银行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精神。

相关文章

  • 工银瑞信“正‘钱’方”反洗钱迷宫展亮相服贸会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首钢园金融服务专题展区,工银瑞信基金携“正‘钱’方”反洗钱卷宗迷宫展正式亮相。作为“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的重要实践,本次展览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将反洗钱合规教育转化为公众可参与、可感知的普惠实践,为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合规根基。当前,我国公

    2025-09-11 14:12:00
    0
  • 山东省2025年第三批政策清单出炉,企业、百姓如何获益?

    山东推出今年以来的第三批政策清单《关于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第三批政策清单》,聚焦服务业发展、项目建设、援企助企纾困解难等三个方面推出16条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将会给企业发展、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利好,记者为您梳理。1亿元财政资金加码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迎重点扶持从政策清单看,山东首先将加力落实2亿元

    2025-09-05 13:00:00
    0
  • 中上协:上半年A股公司营收35.01万亿 经营质效稳步提升

    截至8月31日,我国境内股票市场(沪、深、北三家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全市场”)共5432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场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1万亿元,同比增长0.16%。第二季度营收18.11万亿元,同比增长0.43%,环比增长7.15%。上半年

    2025-09-01 08:32:00
    0
  • 天味食品拟赴港二次上市,四川“A+H”企业或添一丨周观川股

    李菲菲 川观新闻记者 彭瑀珩行情回顾(8月25日至8月29日)市场整体表现:回顾一周A股,三大指数震荡上涨,沪指稳站3800点,交投活跃度维持在历史高位。截至8月29日周五收盘,上证指数报3857.93点,月涨7.97%,创10年新高;深证成指报12696.15点,月涨15.32%;创业板指表现尤为

    2025-08-31 12:01:00
    0
  • 突发黑天鹅!全线暴跌

    北京时间8月29日晚间,美股开盘后,美国AI定制芯片巨头——迈威尔科技股价直线跳水,一度暴跌近19%,截至收盘,跌幅达18.6%,股价报62.87美元,创近3个月新低,总市值缩水至5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64亿元)。与此同时,美股芯片板块全线暴跌,截至收盘,费城半导体指数大跌超3%,英伟达、博通

    2025-08-30 11:18: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