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米跳台上的成长痛,她俩如何度过

5月2日,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座无虚席的现场,目光聚焦之处,是两个站在10米台上的女孩——18岁的全红婵和19岁的陈芋汐。

这对“双子星”,继承了中国跳水队一直以来“最好队友、最强对手”的传统。近些年,她们统治着女双10米台的同时,也几乎轮番占据着每一场国际跳水大赛女单10米台的最高领奖台。

5月2日,陈芋汐(上)/全红婵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本次世界杯总决赛双人比赛,是两人在巴黎奥运会后首次合体参加的国际赛事。毫无意外,她们以领先第二名47.94分的成绩摘得冠军。赛后,两人均表示个人技术仍需打磨。

十八九岁,于许多人而言是懵懂的年纪。可对奥运会冠军陈芋汐与全红婵而言,却早已没那么简单。

在本赛季已经结束的两站世界杯分站赛中,两人仅参加单人比赛。陈芋汐包揽金牌,全红婵则收获两枚银牌。

关于谁战胜了谁的讨论,似乎是永远围绕着这对“双子星”的话题。但作为女子10米台项目的跳水运动员,她们先后面对着同一个难题——发育关。

数据显示,自1984年周继红夺冠以来,近11届奥运会女子10米台冠军的平均年龄不到18岁。尽管全红婵现在的教练陈若琳曾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将夺冠年龄拉到了接近20岁的“高度”,但在之后的里约奥运会,她专攻双人,此后退役转为教练。,

2024年8月6日,中国选手全红婵(右)与教练陈若琳在巴黎奥运会女子10米台决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10米台,约等于三层楼的高度。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往往不超过2秒。在起跳后的腾空间隙,运动员需要按照规则完成空中动作和入水动作。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辗转腾挪,需要运动员对核心力量、空间感知和入水角度控制等每一个细节都有精准把控。但迅速增长的身高和体重,会让一切陷入失控。

2021年,陈芋汐率先迎来发育期,身高一下子蹿起来。回忆起2021年至2024年,陈芋汐曾笑称自己“一天称10次,每天都在秤上转”。

对陈芋汐而言,因疫情而压缩在三年内举办两届奥运会,某种程度上给她带来了难以忽略的遗憾。2021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女单10米台夺银后,陈芋汐隐忍眼泪;2024年巴黎奥运会,同一个项目再度夺银,这个一向沉稳淡定的女孩掩面痛哭。

“我的体重一般是维持在42.5公斤,也不是完全不能超过42.5公斤,但最大上限是43公斤。我有很多东西不能吃。我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去积累,去达成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比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更有意义,这是更高级的快乐。”

5月2日,陈芋汐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陈芋汐选择用极度的自律去应对这无可躲避的挑战。对于来自外界的压力和期待,逐渐走出发育期阴霾的陈芋汐勇敢地说:“不屏蔽,直面它。”

同样的问题,挪到了跳台另一边。

“陈芋汐那个时候正在经历发育期,可能跟我现在的情况是一样的。可能我还没经历的时候不太理解,但现在经历了,就非常理解,就很痛苦。”全红婵曾向媒体透露,整个巴黎奥运周期,她身高长了7厘米,体重也增加了约7公斤。

“我的年龄是正年轻,但是我的动作没有之前好。之前很轻松,就很飘那种感觉,但现在站在台上就感觉已经要碰到水了。”这个队里曾经最小的队员,也终于觉察到年龄的重量。

“就像突然换了一双不合脚的舞鞋,每个动作都要重新找平衡。”教练陈若琳透露,为了适应新的身体状态,全红婵每天延长训练时长,并对动作进行反反复复的拆解。

4月5日,跳水世界杯瓜达拉哈拉站女单10米台比赛,全红婵以4.95分的差距不敌陈芋汐获得亚军。赛后,她直白地表示,结果在预料之中,“在家训练就不咋样,这场比赛我觉得还可以”。

4月12日,全红婵在加拿大温莎站再次获得亚军。赛后她曾坦言:“我对自己的这两站(单人)比赛很满意,因为平时训练也没有跳得这么好。我的体重确实涨了,需要一个适应期,等适应了就会进入平稳期。现在有很多技术需要改进,回去后会好好磨炼。”

4月5日,全红婵在2025年跳水世界杯瓜达拉哈拉站女子10米台决赛颁奖仪式后展示奖牌。新华社发(迪亚娜·马克斯 摄)

5月2日,在世界杯总决赛女双10米台比赛后,全红婵又谈及自己的身体变化:“身体长了很多,自己也在通过训练和体能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力量。”

面对发育期,全红婵的反应似乎比很多人想象中更平淡——坦然接受、努力提升。

“想问一下全红婵姐姐,跳水训练那么累,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有没有想过逃跑?”前不久,一名正在练跳水的小运动员向全红婵提问。

5月2日,获得2025年跳水世界杯总决赛女子双人10米台冠军的中国组合陈芋汐(右)/全红婵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逃跑的话,有啊。”全红婵大方回应,“有时也想过放弃,但还是要想开一点,多和教练和队友沟通,调整好心态,给自己信心,积极努力。” (据新华社)

相关文章

  • “有人说考古人眼睛能透视”,老考古学家何德亮畅谈他的考古人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马纯潇“别人的文章是用手写的,我们考古人写文章要手脚并用”。73岁的何德亮拿着刚刚出版的《何德亮考古文集》对记者说。何德亮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已退休),他的文集是作为“海岱考古人文集”系列推出。“海岱考古人文集”系列前两位作者分别是著名考古学家张学海先生(已故)和

    2025-05-24 08:06:00
    0
  • 林志炫出局

    5月23日晚,《歌手2025》揭榜赛中,单依纯再次拿下第一,阿云嘎揭榜陈楚生失败,马嘉祺揭榜白举纲成功。综合两场分数表现,林志炫遗憾离开舞台。第二期排名如下:1、单依纯2、GraceKinstler3、陈楚生4、周延GAI5、MickeyGuyton6、林志炫7、白举纲竞演中,22岁的时代少年团队长

    2025-05-23 23:25:00
    0
  • 一场心灵与色彩的对话!三峡旅游职院举办彩绘活动

    极目新闻通讯员牟浩 夏梦连在五月的艳阳下,一场别开生面的彩绘活动近日在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惺吾广场悄然绽放。这场名为"绘心于颜,笑映心田"的活动,以最质朴的方式,让艺术回归心灵表达的本质。活动现场没有繁复的装饰,只有一盒盒环保颜料和一张张期待的脸庞。同学们或三两结对,互相在对方脸上手臂上描绘心中的图

    2025-05-22 12:37:00
    0
  • 观·人物丨九岁小孩姐绣“针”功夫 这蜀绣DNA太强了

    6岁拿针9岁绣猫“蜀绣像画画一样好玩~~”你6岁时在干嘛?翻过记忆墙发现6岁的我还在河里逮螃蟹!而这位来自成都金牛区的“别人家的孩子”已经淡然自若地绣起“针”功夫。近日,因为成都“非遗种草计划”出炉,9岁的小紫益也火出了圈,手掌大的蜀绣作品“喵星人”活灵活现,深得网友喜爱。作为蜀绣技艺传承人的母亲罗

    2025-05-18 16:33:00
    0
  • 郏县:巾帼母女 接力奉献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孙书贤在郏县,有这样一对母女——母亲王景娃和女儿李丽娟,她们先后担任村妇女主任、村妇联主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不同年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巾帼华章。5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郏县渣园乡杜庄村,见到了这对母女。今年86岁的王景娃家住郏县广阔天地乡桃园铺村,为便于采访,李丽娟把

    2025-05-12 11:58: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