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储能技术助力新能源消纳

随着新能源装机不断跃升,如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备受关注。在近日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大会上,专家表示,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储能技术,未来需要研发高性能、低成本、长寿命的储能电池,推动热储能、氢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进步,探索新型储能技术与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相结合的不同融合发展模式,以实现新能源的稳定供应,做到对传统能源的有效替代。

近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能源从“替补能源”转向“主体能源”。2020年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连续5年达到亿千瓦级。2024年新增装机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7亿千瓦,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6%,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

风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也具有间歇和随机的弱点。随着风光发电规模增加,新能源消纳问题不断显现,成为当前新能源发展重要制约。“过去风光电快速发展是依托在常规能源发电基础之上,依靠常规能源发电补偿调节而运行的,这种模式不可持续。”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于彤表示,今后储能技术、氢能技术将是与风光发电技术同等重要的新能源技术。

在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国金看来,不同储能技术的有效融合可进一步提升储能系统整体性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性。以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储能融合为例,抽水蓄能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具有技术成熟、储能容量大、寿命长等优势,但存在地理限制问题。压缩空气储能与抽蓄同属大容量、长寿命长时储能。但压缩空气储能也存在转换效率低、建设成本高等缺点。通过优化地下洞室、送出线路等设施的设计,实现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共享使用,可减少重复建设,降低投资成本。同时,利用抽蓄上水库的水头压力,使水和空气在同一空间内共存,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降低储气规模,构建水气共容定压压缩空气储能结构,可有效提高储能效率、降低压储成本。

氢能是更长时间维度的储能技术。朱国金表示,通过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可将可再生能源从“波动性电源”转化为“可储存、可调度”的清洁能源载体,实现就地消纳,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同时,可再生能源制氢不受电网约束,可实现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适用于远海岛屿、沙漠、矿区等电网未覆盖的偏远地区。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氢能分会会长魏锁认为,我国氢能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到生产应用技术开发验证、项目示范,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效。氢能技术水平快速提升,成本大幅下降,示范项目顺利推进,自主可控的氢能供应链基本形成。氢能产业已基本具备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能力,发展氢能有了技术能力支撑。

发展储能技术的同时,促进能源产业跨界融合也必不可少。推动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探索“车网互动”模式,实现交通与能源的协同发展;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开发智能建筑管理系统,根据室内外环境自动调节能源消耗;鼓励工业企业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更多利用新能源制氢产品,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这些都有助于推动能源转型。

其中,绿色化学将在解决经济、资源、环境三者间矛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韩布兴表示,碳中和涉及多学科领域,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是最核心的科学问题。绿色化学是化学化工、能源、材料等领域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实现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绿色化学与技术的发展将促进相关学科发展以及生产生活方式变革。

“绿色化学涵盖无害和可再生原料、绿色溶剂、绿色催化、高效反应路线、高效清洁化工过程和绿色产品等内容。”韩布兴介绍,我国有大量的可收集利用的生物质,每年因使用化石能源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约100亿吨。同时,我国现存废弃塑料约10亿吨,每年还将产生约5000万吨。因此,通过化学化工技术,将二氧化碳、生物质、废弃塑料等废物转化为化学品、能源产品和材料,可以实现变废为宝,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

相关文章

  • 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来源:东方经济报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表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拓展海外市场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贝特瑞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动作频繁,展现出其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根据公开信息,贝特瑞在印尼投资建设的16万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年产8万吨)于2024年正式投产,这是国内负极材料行业首个在海外投产运

    2025-04-01 23:04:00
    0
  • 康盛股份:控股子公司中标合计1.88亿元新能源车辆采购项目

    人民财讯4月1日电,康盛股份(002418)4月1日晚间公告,控股子公司中植一客成都汽车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两份中标通知书,确定其为成都公交集团新城市巴士有限公司2025年新能源车辆采购项目包一及包二的中标单位,中标金额合计1.88亿元,预计于收到书面订单后8个月内完成交付。

    2025-04-01 19:33:00
    0
  • 赋能千行百业:中国迎来人工智能加速应用期

    机器人“小海”迈着小碎步走上讲台,与人类演讲者对话互动,通过视频介绍北京市海淀区正在建设的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向人们展现利用AI技术缓解交通拥堵、服务社区居民、辅助医生诊疗决策等智能生活场景……这是在北京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的一幕。论坛期间,“人工智能”成为高频热词,“AI+”如何实现成为热

    2025-04-01 17:57:00
    0
  • 英诺赛科:与意法半导体签署氮化镓技术联合开发协议

    36氪获悉,英诺赛科在港交所公告,公司与意法半导体签署了一项基于氮化镓功率技术开发与制造的联合开发协议,拟在未来几年内共同推动该技术在消费电子、数据中心、汽车及工业电源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根据联合开发协议,英诺赛科可使用意法半导体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制造产能生产其氮化镓晶圆,意法半导体也可利用英诺赛科在中

    2025-04-01 08:47:00
    0
  • 天益医疗弯道超车:海外并购撬动全球市场,高性价比打造新增长曲线

    山不就我,我来就山。这是近期天益医疗完成对日本日机装CRRT业务交割后,天益医疗董事长吴志敏对其整合的策略。历时两年多,天益医疗团队完成了对国际巨头日机装CRRT业务的尽调、谈判、收购等工作,目前正式进入了整合这一核心关键步骤,这也是收购中的重点难题之一,更是检验收购的真正价值所在。据了解,天益医疗

    2025-03-31 18:44: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