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储能技术助力新能源消纳

随着新能源装机不断跃升,如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备受关注。在近日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大会上,专家表示,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储能技术,未来需要研发高性能、低成本、长寿命的储能电池,推动热储能、氢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进步,探索新型储能技术与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相结合的不同融合发展模式,以实现新能源的稳定供应,做到对传统能源的有效替代。

近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能源从“替补能源”转向“主体能源”。2020年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连续5年达到亿千瓦级。2024年新增装机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7亿千瓦,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6%,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

风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也具有间歇和随机的弱点。随着风光发电规模增加,新能源消纳问题不断显现,成为当前新能源发展重要制约。“过去风光电快速发展是依托在常规能源发电基础之上,依靠常规能源发电补偿调节而运行的,这种模式不可持续。”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于彤表示,今后储能技术、氢能技术将是与风光发电技术同等重要的新能源技术。

在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国金看来,不同储能技术的有效融合可进一步提升储能系统整体性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性。以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储能融合为例,抽水蓄能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具有技术成熟、储能容量大、寿命长等优势,但存在地理限制问题。压缩空气储能与抽蓄同属大容量、长寿命长时储能。但压缩空气储能也存在转换效率低、建设成本高等缺点。通过优化地下洞室、送出线路等设施的设计,实现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共享使用,可减少重复建设,降低投资成本。同时,利用抽蓄上水库的水头压力,使水和空气在同一空间内共存,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降低储气规模,构建水气共容定压压缩空气储能结构,可有效提高储能效率、降低压储成本。

氢能是更长时间维度的储能技术。朱国金表示,通过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可将可再生能源从“波动性电源”转化为“可储存、可调度”的清洁能源载体,实现就地消纳,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同时,可再生能源制氢不受电网约束,可实现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适用于远海岛屿、沙漠、矿区等电网未覆盖的偏远地区。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氢能分会会长魏锁认为,我国氢能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到生产应用技术开发验证、项目示范,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效。氢能技术水平快速提升,成本大幅下降,示范项目顺利推进,自主可控的氢能供应链基本形成。氢能产业已基本具备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能力,发展氢能有了技术能力支撑。

发展储能技术的同时,促进能源产业跨界融合也必不可少。推动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探索“车网互动”模式,实现交通与能源的协同发展;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开发智能建筑管理系统,根据室内外环境自动调节能源消耗;鼓励工业企业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更多利用新能源制氢产品,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这些都有助于推动能源转型。

其中,绿色化学将在解决经济、资源、环境三者间矛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韩布兴表示,碳中和涉及多学科领域,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是最核心的科学问题。绿色化学是化学化工、能源、材料等领域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实现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绿色化学与技术的发展将促进相关学科发展以及生产生活方式变革。

“绿色化学涵盖无害和可再生原料、绿色溶剂、绿色催化、高效反应路线、高效清洁化工过程和绿色产品等内容。”韩布兴介绍,我国有大量的可收集利用的生物质,每年因使用化石能源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约100亿吨。同时,我国现存废弃塑料约10亿吨,每年还将产生约5000万吨。因此,通过化学化工技术,将二氧化碳、生物质、废弃塑料等废物转化为化学品、能源产品和材料,可以实现变废为宝,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

相关文章

  • 大利好!国务院重磅发布,“人工智能+”有新提法!未来10年目标已确定,专家解读→

    每经记者:周逸斐 每经编辑:段炼,陈星8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发布,提出加快实施6大重点行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发现,《意见》有多个亮点,包括首次提出第一、二、三产业全要素智能化转型发展路径,首次布局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

    2025-08-27 00:02:00
    0
  • 中国石化等成立综合能源新公司

    人民财讯8月25日电,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湖州新石综合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朱斌,注册资本500万元,经营范围含石油制品销售、针纺织品销售、日用品销售、电池销售、轮胎销售、机动车充电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湖州新投能源销售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旗下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2025-08-25 15:13:00
    0
  • 坚持到底,歌尔微港股冲刺谁在吃肉?

    文|《投资者网》 吴微近日,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歌尔微")又向港股提交招股书了,其IPO之路可谓一波三折。这家从歌尔股份(002241.SZ)分拆出的MEMS传感器制造商,早在2022年10月就成功通过了创业板上市委的审核,但公司却在过会后迟迟未能取得注册批文,最终于2024年5月主动撤回

    2025-08-19 14:46:00
    0
  • 设备销售收入下降,财务费用暴增,盛弘股份上半年营、利“双减”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薇8月18日晚间,盛弘股份(300693)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该公司营业收入为13.62亿元,同比减少4.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8亿元,同比减少12.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1亿元,同比减少12.70%。在半年

    2025-08-19 11:43:00
    0
  • 湖北“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提速 五大支柱产业规模“双过半”迈向万亿级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行至年中,湖北经济交出一份稳健有力的成绩单,为支点建设“一年开新局”打下坚实基础。在日前召开的湖北省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暨三季度工作推进会议上,湖北省经信厅通报了上半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举措。会上披露,2025年以来,各地狠抓稳增长、壮产业、育企业、

    2025-07-28 09:14: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