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衍方忆与来楚生、陈巨来、叶潞渊的交往

今天是上海程十发美术馆“游刃乾坤——近现代海派篆刻的崛起暨来楚生 陈巨来 叶潞渊篆刻学术特展”的最后一天。这一展览聚焦了来楚生、陈巨来、叶潞渊三大海派篆刻名家的艺术历程,也是近年来规模较大的一次篆刻学术展。

4月2日,上海中国画院研究部、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举办了一场“春浪动金罍”海派篆刻学术座谈会,邀请知名篆刻家、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以“印艺琐谈”为题,讲述来楚生、陈巨来、叶潞渊三人的艺术成就。在活动现场,童衍方也结合了自身收藏,讲述了他与三位篆刻大家的交往。

“春浪动金罍”海派篆刻学术座谈会活动现场,童衍方讲述来楚生、陈巨来、叶潞渊三人的艺术成就。(03:37)

与来楚生的师生往来

来楚生、陈巨来、叶潞渊三人同为上海中国画院第一批画师,又都是西泠印社社员,在篆刻界的知名度可谓不言而喻。其中,来楚生是近现代继吴昌硕、齐白石之后又一在书法、绘画、篆刻上都取得极高成就的大家,他对先秦古玺、汉魏将军印、明清流派印皆有极深的研究。其纵横恣肆、浑朴雄厚的大写意印风,独辟蹊径,为后世印家开一法门。

中年时期的来楚生在家中治印

1968年,童衍方先后结识了若瓢、唐云与来楚生,并成为三位先生的弟子。如今,作为收藏家的童衍方也着力于收集老师的书法篆刻作品,希望以此学习,并宣传恩师的艺术成就与艺术品德。

来楚生的肖形印是印林中的瑰丽奇葩,其肖形印题材极广,除生肖、佛像、人像外,花卉、草虫及故事、成语等,笔简意赅,神态毕具,妙趣横生。来楚生对于肖形印的论述是简明精辟的,他说:“肖形印不求甚肖,不宜不肖,肖之甚近俗,不肖则离。要能善体物情,把持特征,于似肖非肖中求肖则得之矣。”

童衍方“印艺琐谈”讲座

在讲座活动中,童衍方分享了多件自己收藏的来楚生篆刻作品,讲述了藏品背后的故事:

“在刻绘佛像的印中,可见其用刀爽利,但也能表达佛像衣纹的柔软质感。在多人造型中,他轻而易举地把不同质感区分出来;而在刻绘老虎的印中,也表现了虎爪的柔软感,简单几刀,刻出了老虎胸口的鬃毛质感。

来楚生篆刻作品

来楚生篆刻作品

“1973年,我得到一方质地很好的石头,上方有点裂痕,没有磨平。我觉得这个样子非常好,就带去给来先生看。他看完后就在上面刻了我全家的生肖,有蛇、兔子、猴、猪、狗,猪和狗分别是我和我太太的生肖,猴子是我母亲的生肖。从汉代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一直到发展到生肖合刻一印,这是来先生的大创举。

来楚生篆刻作品,左图为来楚生为童衍方刻的全家肖像印

“1950年代,来先生也跟其他书画家一样,创作了许多新题材。比如,我收藏的刻有打腰鼓的人,读报主题的图案,一方刻有蜘蛛和蜘蛛网的印是来先生和唐云合作的。这些印章都是’旧瓶新酒’。

“有一方印是我与来先生合作的,刻杜少陵诗句“门庭畏客频”。那是70年代的某一天,来先生朋友问及学生的水平。于是来先生写完印稿后,说’小童刻’。后来来先生把这方章送我留作纪念。当然,来先生在章上动过刀的,最精彩几处就出自他手。

来楚生篆刻作品,右图为刻“打腰鼓”

《然犀室印学心印》手稿

“他送我的《然犀室印学心印》手稿则记录了来楚生在篆刻上的创作心得与理念,手稿内的印章案例皆为来先生用红笔勾描所得。”

将来楚生的肖形印与文字印并观,可以看出来先生用刀、布白的统一性,可谓“一以贯之”,“字”即是“画”,“画”亦是“字”,洵是大家手笔。讲座中,童衍方也讲述了多件书法、绘画作品背后的故事。其中,《毛主席送瘟神二首》写于对联纸上。“70年代,我为朋友刻了一方小章,朋友赠我一副很好的空白对联。当时纸张精贵,我舍不得写,就将纸横过来,在上面打好格子,请来先生写字。对联中的另一张,则是来先生提议请张大壮先生画画。于是,一副空白对联变身成了两幅很好的作品。另一件作品写于1973年。当时他正在学习汉简,我带去一张他喜爱的薄纸,请他不要打格子,随心写,并以隶书落款。这是我终生难忘的,幸福的事情。”此外,还有一本来楚生的册页,唐云题写“活色生香”,则是童衍方以一张林风眠作品与人交换所得。

来楚生《毛主席送瘟神二首》(局部)

2024年12月是来楚生诞辰120周年,2025年2月则是其逝世50周年。为纪念恩师,童衍方集数十年悉心收藏,臻选出来楚生篆刻作品八十方,辑拓了《宝甓斋藏·然犀室印迹》印谱,为学界深入探究来楚生的篆刻艺术提供了一手资料。“今天在书法篆刻上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可以说是恩师所赐,这是要感铭一生的。”童衍方说。

《宝甓斋藏·然犀室印迹》印谱

为陈巨来贴印谱

与来楚生大刀阔斧的写意一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巨来的精工一路印作。陈巨来,原名斝,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墒斋,别署安持。他的作品备受名家雅士推崇,求印者络绎不绝,往来皆一时俊彦,与张大千、溥心畲等人交谊深厚,常为他们治印,诸多佳作随这些名家画作流传四方。如其篆刻的“第一希有”印章就经叶恭绰之手,印在王献之《鸭头丸帖》上。

晚年陈巨来在家中治印

左侧为陈巨来刻“第一希有”

在学习篆刻上,陈巨来早年师从篆刻名家赵叔孺,得其真传,与此同时,他潜心钻研古玺汉印及明清流派印风,汲取各家精华。由赵叔孺介绍,陈巨来得识富于收藏的吴湖帆,后者慷慨将家藏汪关《宝印斋印式》十二册借予参考,经潜心研究七个寒暑,使他的治印炉火纯青,更为工稳老当。之后,陈巨来又得见平湖葛书征辑《元明清三代象牙犀角印存》,便专攻元朱文。赵叔孺赞他“刻印醇厚,元朱文为近代第一”,这句话也广为流传,成了他的“标签”。

(左)赵叔孺赞陈巨来“刻印醇厚,元朱文为近代第一”

对于陈巨来的篆刻,童衍方说,“他将学习样本反复勾刻,是狠下过功夫的。他勾刻的东西与原作相比,是丝毫不少,所以他精致到底,细致到底,并把这些特质反映到自己的作品里。”

在讲座中,童衍方讲述了为陈巨来贴印谱的往事:“巨来先生是严谨至极的,其‘安持精舍’自篆斋名作品,一丝不苟,精美无比。过去,上海中国画院一直举办迎春画展。他经常认为展览中的印谱贴得不好,不满意。1978年,我进入画院,在迎春画展中负责帮他贴印谱。这一次,他很满意,说我贴得好。1982年,当出版社要出版其《安持精舍印冣》时,他曾让我去帮忙把关。”

《安持精舍印冣》

《安持精舍印冣》出版后,陈巨来赠送一本给童衍方,扉页题写:“衍方同志大方家雅正。壬戌十二月廿六日,陈巨来敬赠,时年七十有八。”

陈巨来也爱画松,曾自制“巨来画松”印章,充分展现了元朱文的精髓。讲座中,童衍方也展示了陈巨来赠与的松树小画,用笔工整、一丝不苟。

陈巨来赠予童衍方的松树图

中正平和的叶潞渊

叶潞渊,名丰,以字行,江苏吴县人,十三岁时进福泰钱庄习金融业,先后任记账员、营业员。之后,他又移职四明银行,历充出纳主任、襄理、副经理,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私营银行被改造止。相比金融,他更爱艺术。16岁时,他从师赵叔孺,在工作之余,恒趋侍左右,敬聆作画治印要诀。经过三十余年的辛勤治艺,享有盛名,并于一九五六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之际被聘为画师。

叶潞渊

叶潞渊与陈巨来虽共同师从赵叔孺,但两人取法并不同,前者对皖派、浙派篆刻都有极深的研究,又对秦汉印研究也是下了大的气力,功深力厚。童衍方说,“他的篆刻,不论何种风格,都透出耐看的气象。每作一印,绝不草率,兼取众妙,融会贯通,必周详完备而后可。总体来说,他的印风在工放之间,中正平和。与来先生、巨来先生各擅胜场。”

由于殷实的家境,叶潞渊收集了不少明清流派印的原作,尤以“西泠后四家”为珍。为了学习,他也收藏印谱,后将部分藏品捐献给上海中国画院。作为画院同事,童衍方曾参与捐赠的整理工作,获益良多。

叶潞渊《静乐簃印稿》

回顾往事,童衍方说,“叶先生是三人中最长寿的,活到88岁。他们的艺术风格不一样,行事方式也不一样,性格更加不一样。叶先生从不睡午觉,是一个非常安静的人。同时,他和朋友们的关系都很好。比如,他与另一位篆刻家王福庵交谊甚笃,经后者介绍而借得陈汉第藏《伏庐藏印》。这一印谱含600多方印,叶先生能从陈汉弟处借阅两年,可见他有很好的信誉。”

叶潞渊篆刻作品

在童衍方的藏印中,有一方来楚生为叶潞渊刻的“叶丰之犀”印。“有一天,我来到叶先生家,想借回去看看。叶先生说,‘没问题,你可以进一步提要求’。我说,’进一步要求就是送给我了。’叶先生说他就是这个意思,就把这方印送给我了。”

《铜鼓书堂藏印》共四册,是查礼将诸印按时代顺序排列成谱而编成的书籍,内容丰富。“叶先生曾跟我讲起他买到过一本《铜鼓书堂藏印》,后他做了题跋。1987年,我搬新家,住在4楼,他就亲自登门,将这本书籍赠予我,很使人感动。”童衍方回忆道。

叶潞渊赠童衍方的《铜鼓书堂藏印》

叶潞渊 花鸟册页

此外,叶潞渊受其师赵叔孺的影响,对绘画投入了大量精力,多作恽南田没骨设色一派,清雅明丽。与其篆刻取法实是一鼻孔出气,大为相合。

“春浪动金罍”海派篆刻学术座谈会现场

对于“游刃乾坤”特展和此次“春浪动金罍”活动,童衍方说,“近年来,随着金石学热度的不断升温,篆刻已然成为艺术领域极受关注的门类。现在,大家的创作思想活跃,对于篆刻的热情也达到了新高度。继承传统,发展篆刻艺术,成为现在及将来艺术发展的一项课题。”

“观看三人的作品是很有启发性的。他们根据自身个性选择各自的道路并坚持走下去。在篆刻之外,他们在书法上下功夫,会去画画,以寻找一种通感。如今,他们的作品成为了很好的范本,展示了学习、创作的途径。”童衍方总结道。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相关文章

  • 童衍方忆与来楚生、陈巨来、叶潞渊的交往

    今天是上海程十发美术馆“游刃乾坤——近现代海派篆刻的崛起暨来楚生 陈巨来 叶潞渊篆刻学术特展”的最后一天。这一展览聚焦了来楚生、陈巨来、叶潞渊三大海派篆刻名家的艺术历程,也是近年来规模较大的一次篆刻学术展。4月2日,上海中国画院研究部、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举办了一场“春浪动金罍”海派篆刻学术座

    2025-04-05 12:54:00
    0
  • 中新网评:在时代前沿,感受蓬勃涌动的创新力量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4月4日电 (魏晨曦)时代浪潮奔涌向前,网络星河璀璨闪耀。近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揭晓结果。作品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出新时代中国的独特魅力与无限潜能。它们宛如一扇扇窗口,带我们领略奇幻多彩的创意天地,感受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惊叹蓬勃涌

    2025-04-04 20:22:00
    0
  • “大道同工——当代中国工笔画七人展”在国家大剧院开幕

    来源:环球网 2025年3月31日下午,由国家大剧院、中国工笔画学会联合主办的“大道同工——当代中国工笔画七人展”在国家大剧院艺术馆隆重开幕。展览聚合了当代中国工笔画领域学术探索、创作创新上有突出成绩的七位著名画家陈孟昕、贾广健、刘万鸣、卢禹舜、莫晓松、唐勇力、王颖生(按姓氏拼音排序)的代表性作品近

    2025-04-03 12:14:00
    0
  • 太原美术馆“春舟晋渡”入选文旅部优秀项目

      本报讯(记者 陈辛华)4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2024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评选结果,太原美术馆“春舟晋渡——王迎春、杨力舟学术邀请展”入选优秀展览提名项目。  2024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评选,共产生优秀展览项目10个、优秀公共教育项目10个、优秀展览提名项目30个、优秀公共教育提名项目1

    2025-04-03 07:13:00
    0
  • 《2024年文学改编影视蓝皮书》在宁夏石嘴山发布

    中新网石嘴山4月2日电 (记者 于晶)4月2日,《2024年文学改编影视蓝皮书》(下称“蓝皮书”)在宁夏石嘴山正式发布。蓝皮书全面梳理了2024年度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现状、趋势及影响,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与建议,旨在推动文学影视转化的长效机制建设,促进影视创作生态的良性发展。蓝皮书显示,2024年

    2025-04-02 20:12: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