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晚,由北京交响乐团发起,天津交响乐团、河北交响乐团联袂组建的京津冀联合乐团在国家大剧院登台。在著名指挥家谭利华、天津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易娟子、河北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拓鹏的执棒下,120人的乐团与100人的北京音协合唱团以庞大阵容上演《长城》交响合唱音乐会,演绎长城精神的当代华章,也谱写出京津冀三地艺术家密切合作的时代交响。

长城颂歌为交响乐之春开幕
《长城》交响合唱音乐会是国家大剧院第九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特别策划的“双开幕”演出之一,在维也纳交响乐团带来的金色圆舞曲之夜后,本场以长城为主题的交响史诗,演绎出气壮山河的中华气韵。
当京津冀联合交响乐团吹响嘹亮的号角,音乐会在交响前奏曲《光荣与梦想》中正式拉开帷幕。在谭利华的执棒下,《长城魂》《长城与少年》等原创管弦乐作品相继奏响,张千一、方岽清、温展力、武嘉冀等作曲家的旋律风格各异,有的交响性十足,有的凸显三弦、古筝等民族乐器,用鲜明的地域特色勾勒长城的壮美与沧桑。
下半场中,指挥家易娟子、拓鹏先后执棒,交响乐《长城》、交响组歌《长城》的选段,从多个角度诠释了长城这一古老而又庄严的主题。其中,交响乐《长城》再现了烽火岁月中的坚韧与豪迈,既有斗志昂扬的战歌,也有对长城精神的赞颂;男中音歌唱家杨小勇、藏族歌手扎西顿珠、女高音歌唱家王庆爽与北京音协合唱团共同带来的交响组歌《长城》,则用多元的声乐形式赞颂长城的热血与柔情。
著名指挥家谭利华这样评价音乐会的选曲,“这是一场形式丰富、充满创意的音乐会,上半场是器乐作品,下半场是交响大合唱,每一部作品都与长城有关。”一首首作品接连奏响,一段段旋律在观众心中激起澎湃的浪花,在全场观众的掌声中,谭利华指挥全场奏响《我的祖国》,经典的旋律为音乐会画上震撼的句点。
京津冀联合乐团首次在京亮相
音乐会中,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舞台上坐着120名演奏家组成的豪华阵容,他们是来自于北京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河北交响乐团的“精锐部队”,联袂组成的京津冀联合交响乐团首次在北京正式亮相。

京津冀联合乐团的编制既庞大又灵活,演出中,每逢不同省份委约的作品上演,对应省份交响乐团的演奏员便担任首席,舞台上的首席轮换让音乐会充满看点。“三个交响乐团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从演出效果来看,三地演奏家的合作效果非常好!”北京交响乐团团长李长军说。
精彩的演出效果来源于幕后积极的排练。虽然本场音乐会排练时间很紧张,但演奏家们全神贯注,指挥家也同时在场。演出前几天的北京交响乐团排练厅中,易娟子以细腻的手法调整着声部间的平衡,拓鹏则以宏大的视角把控整体结构,配合十分默契。
“三个交响乐团的风格各有特色,演奏习惯也不完全相同,但联合乐团由三个乐团的精英组成,当大家共同为一个目标努力,就都拿出了最好的状态,排练就变得非常高效。”拓鹏感慨道。
三地文化协同发展谱写时代交响
《长城》交响合唱音乐会汇聚了京津冀三地优秀的音乐力量,三地艺术家的紧密合作,预示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文化艺术领域结出又一硕果。
“演出前我来到北京交响乐团排练,在乐团门口看见一个大牌子——京津冀交响乐艺术发展联盟。”谭利华饶有兴味地说着,“把三地精英聚合在一起组成发展联盟,就是一种非常好的、促进三地协同发展的尝试。”他建议,在这一联盟下组建的京津冀联合乐团,可以提高演出活动的举办频率,让三地音乐爱好者共享文化协同发展的成果。
李长军介绍,京津冀交响乐艺术发展联盟成立于2019年,旨在通过整合三地资源、深化合作机制,推动交响乐艺术在创作、演出、人才培养及市场拓展等领域的创新突破。今年3月初,发展联盟在北京交响乐团挂牌,“除了策划举办《长城》交响合唱音乐会,我们也对未来即将展开的人才交流、委约创作、联合演出进行了规划。”李长军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文化领域的融合也越来越深入,我们在艺术创作上的合作正当其时。”
如今,《长城》音乐会的成功上演让三地乐团倍感振奋,艺术家们已在脑海中铺展开未来合作的画布。“此次三地艺术家携手共创,以音符为笔,谱写出艺术交融的华彩乐章。”天津交响乐团团长董俊杰说,“未来我们继续以乐为媒,携手推动中国交响乐事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韩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