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引言
-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世界各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应的带动了社会保障福利水准的提高,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了社会中“养懒人”的问题。在社会保障高福利水平的诱惑、以及利用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和国民自身素养较低的情境下,很大程度上出现了“养懒人”问题的发生。社会保障制度是不断发展着的,但针对这一问题要怎样才能解决呢?本论文将要针对此问题进行展开探讨怎样才能更好的减少此问题的发生。
- 2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准
-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是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相应的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本国的经济相适应。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初衷在于是为社会成员暂时失业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收入水平不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时由国家提供生活保障。但并不意味着越高的社会保障水平就是越好的,如果提供的社会福利水平超过了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度的水平,即出现“福利超载”的问题,而在这种高福利的社会保障水准的诱惑下中出现大量的“养懒人”问题。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出与自己本国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水准,制定出合理的“最低标准”,即能够维持一个人基本尊严和基本价值所需要的社会保障水平。另外,从微观的角度出发来审视“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准”,切记不要采用“大水漫灌的方法”,而是针对不同的区域所产生的问题逐一分析,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制定合理的社会保障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真正需要的群体得到救济。制定出合理的社会保障水准和精准的进行社会救助才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养懒人”的问题。
- 3 法律法规的完善
- 3.1 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 政府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主体,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通过政府行政部门来完成。相应的政府的工作是社会保障救助的一个重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问题。由于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不流畅、行政部门多样、各个部门之间的整合度极其低下以及社会保障的服务管理机构臃肿,加大了社会保障项目之间协调的难度并且也是效率大打折扣,不能够及时的解决社会保障中出现的问题,而就在这种情况下会增大社会保障救助人员信息的不确定性、不精确性,给那些想做“懒人”的群体提供了缝隙,从而造成“养懒人”问题的出现。对此,国家政府应该加大行政体制改革力度,使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相关事项的互通信息机制,提高信息的流通效率,从而避免给“懒人”群体留有机会。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要建立“信号甄别机制”,对于收集社会救助人员信息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社会保障救助的相关条件去实施,做到信息与真实情况相一致。另外,对于那些享受社会救助的群体政府要进行定期的暗访调查,保证社会保障救助落到实处,从而做到从源头上杜绝“养懒人”的问题。
- 3.2 完善监督机制
- 完善监督机制是保证社会保障救助落到实处的重要条件。政府是社会保障运行的主体,因此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对于社会保障救助人员名单的确定、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和社会保障资金的发放都要形成一系列相关的监督机制,以保证社会保障救助资金的落实。而真正出现“养懒人”问题的重要原因有“地方性保护伞”的出现,社会救助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去贿赂政府官员,从而达到他们的目标—不用劳动、坐享其成。还有乡村“恶霸制度”的兴盛,如果政府部门不给他们社会救助名额,他们就开始举办各种活动与政府作对,而大多数政府当局者为了自己的政绩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他们一些社会救助名额,这也就促成了社会中“养懒人”问题的出现。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就必然要求我们重视政府腐败问题,就这问题而言可以引用新加坡的“高薪养廉”制度让风险内化,从而减少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同时建立完善的信访体制机制,积极鼓励群众揭发检举,一定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了解民生、民意,才能够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应有的作用。
- 3.3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 要想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然要进行不断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就针对社会保障中出现的“养懒人”问题而言,应增加社会保障救助的多种途径,并非单一的由政府部门负责以及创举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行社会救助事业“私有化”、“市场化”,加强私人部门的社会保险力量,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利润,私有化公司必然会加强对社会福利人员信息的核查,做到信息与真实情况相一致。同时,在双方利益面前任何一方都不会让步,最后只能按照真实情况进行相互妥协,而这也就极大的减少了“养懒人”问题的发生。
- 4 以就业规避“养懒人”
- 4.1社会充分就业
- “养懒人”问题的出现与这一部分群体长时间的离开劳动市场和“福利依赖”密切相关。而这部分群体不愿意就业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三点:一、由于社会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很多人会逃避就业问题;二、社会中出现“贫困陷阱”和“失业陷阱”问题;三、教育供给的人才与社会市场需求不匹配;而解决了这部分群体的就业问题就能够很好的规避“养懒人”问题。首先,政府应进行对市场就业的宏观调控,总体改善社会就业背景。其次,政府应减少对失业保险的补助而是转为加大劳动者技能培训的补贴,为劳动者提供经验指导并于高校开展教学合作;另外,针对学历较低和能力不足的群体创造一批低收入劳动岗位以帮助长期失业者重回劳动市场。对不肯劳动的人、钻空子的“懒人”坚决取消或者减少对他的社会救济,凡不肯劳动的人就没有权利得到生活补助,要充分体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同时政府应督促企业改善就业环境和薪酬待遇,在企业内部引入“工作福利”,重新提高就业的吸引力,使社会达到充分就业状态。通过促进就业减少了社会救助的人群数量,从而可以减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养懒人”问题。
- 4.2引入“就业保险”
- 针对完全依赖失业救济生活的群体,即“懒人”。 在社会保障领域中可以把“失业保险”向“就业保险”转变,把劳动者的注意力从“怎样才能有资格得到就业”转向“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工作,保持就业并更光明的前途”。因此,“就业保险”主要从促进就业的角度出发,为了鼓励失业者在就业,政府发放就业保险金的具体数额要看申请人前期领取就业保险金的频率,领取就业保险金的时间越长,则他下次领取的保险金额就越低。同时,要降低频繁申请补助者的补贴标准,把大部分的资金用在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从而更好的促进劳动者就业,减少失业人员,也就间接的减少社会保障救助人数,从而减少社会保障中的“养懒人”问题。
- 5 重拾“教育”
- 在当代中国社会上有着这样一句话“我也想当贫困户”。在人人都想做贫困户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呢?对于社会保障制度中出现的“养懒人”问题,从短期来看很容易处理,对于那些不愿意劳动、只想着坐享其成群体可以采取强制性的措施。例如:对于严重者给予移除国籍、以及采用18世纪欧洲的“水泵治懒法”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但是社会保障制度是要可持续发展的,因此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处理这类问题。从长期来看,处理“养懒人”最重要的办法还是应该归属于教育,通过教育来教化、改变他们的思想、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意识。同时,通过教育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强调个人奋斗、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理念,让“懒人”从内心放弃坐享其成的理念、而是以积极劳动为荣。从而从精神层面上杜绝社会保障制度出现的“养懒人”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论文(社会保障制度如何防止“养懒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29 10:06:34